校友方复全院士:痴迷游弋在数学海洋
发布时间:2017.12.13

来源:其他 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光明日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郭圆圆


  方复全,男,安徽桐城人,1964年10月出生。1983年9月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应用数学系,1986年3月破格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88年。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北京学者”、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原北京数学会副理事长。





  今年9月,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出版、数学四大最顶尖杂志之一的《数学学报》刊登了他与国外数学家合作的论文《蒂茨几何与正曲率》。这是建国后我国数学家继苏步青先生20世纪50年代的论文以来在该刊发表的第六篇论文。


  这篇长达53页的论文首次将著名的蒂茨厦理论应用于正曲率流形的分类,证明了余齐性大于1、具有极对称的正曲率黎曼流形必拓扑等价于对称空间。因为这一工作,2014年他获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那年,他还作为独立完成人获得2014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了北京市属单位27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上月末,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就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方复全。


  方复全主要从事几何拓扑学的研究,这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领域之一,菲尔茨奖得主中超过四分之一学者的工作都与之相关。他的一项合作研究成果被国际顶尖专家写入历史性综述报告《20世纪下半叶的黎曼几何》,被美国科学院院士齐格主编的权威综述报告列为有关领域自19世纪以来九个主要定理之一。2002年于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的合作者以及同时证明这个定理的俄罗斯数学家同时获邀作45分钟特邀报告,重点介绍这项成果。


  方复全的求学路并不平坦。年少时,由于家庭贫困,他险些辍学。从初中就开始痴迷于数学的他,为了学习课本以外的数学,好几次把家里的鸡蛋卖了,换钱从上海邮购数学书。大学时,他仅仅用两年半的时间,便修完了所有课程和学分,拿到了学士学位提前毕业,这在当时他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是没有先例的。


  他是国内自己培养的博士,“四维流形到七维欧氏空间中的嵌入”是他踏入科学之路的第一个重要工作。四维拓扑是最奇妙的,其他维数的拓扑方法在四维经常失效。同样,四维流形的嵌入问题也是一个例外,遗留在海弗里格和赫尔什、吴文俊等大拓扑学家的重要工作之外的、多年悬而未决的重要公开问题。


  “这项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前后经历了三年”,方复全说:“在有了一些新的思路之后,完全被一种激情所振奋,被一种无形的美所感召,整个过程仿佛是塑造美的过程。”他几乎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在梦里还在演算推理,经过夜以继日的钻研,终于彻底解决了“四维流形到七维欧氏空间中的嵌入问题”,将前人遗留下来的重要问题画上句号。


  他与人合作,首次发现了格罗夫问题的反例,被国外权威专家作为牛津大学研究生教材丛书的重要内容,并以“方—戎方法”冠名小节标题。


  “方老师非常敬业,对我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其实我是怕他的,害怕学业达不到他的要求。”“有时他对某个问题有新想法会很兴奋,与我们深入讨论这个问题,甚至在半夜也会打电话交流。”……方复全的研究生们说。严师出高徒,他培养了张宇光、张振雷、吴云辉、邵鹏等多位优秀的研究生,成为国内优秀的骨干领军人才,其中,张宇光获邀前往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工作。张振雷已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青年数学家,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邵鹏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菲尔茨奖得主波尔赓合作。


  不仅如此,作为连续两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方复全努力为北京市的教育科技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他是学校里的学术领军者,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他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他把北京市工会奖励自己的劳模奖金两万元捐给学校基金,资助困难学生。“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求学时的影子,我想更好地为他们保驾护航。”方复全说。


  (转载自光明网)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