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海学院:抓住机遇 快速发展 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17.11.30

来源:​船海学院 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抓住机遇 快速发展 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萧莉


  海洋是日益重要的国土空间和资源,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就加强国家海洋事务管理,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海陆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就是要加强海陆开发和保护的统一规划与协调,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态,提高海洋科学技术水平。在此进程中,作为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中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我们肩负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如何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练好内功,快速发展,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最大力量,是我们当务之急。针对我院实际,我认为当前要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做好学科规划,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谋篇布局。结合学院特点,一要保持优势,发展重点。在船舶信息化、船舶建造工艺、船体结构优化、船舶振动与噪声、水下机器人、六自由度仿真系统等方面强化已有优势;在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上,如舰船水动力学、数学船型、新型复合材料应用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发展;在初具规模但有潜在优势的方向上,如船舶最佳纵倾、系泊系统、海洋工程配套装备等方面,积极引导。二要重视学科交叉,鼓励创新。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鼓励自由探索;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组建学科交叉团队,实现学科交叉的创新突破;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三要注重船海兼顾,绿色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海洋工程的教学科研能力建设,大胆承接海洋工程方面的科研项目,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绿色工艺、绿色装备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海洋强国建设需要的人才。要完成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任务,必须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作为高校,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培养海洋强国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配备学院和业界双导师;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建设,与国际国内知名船舶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创新创业引导,为有潜质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平台基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引导支持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海洋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教师队伍是海洋强国建设专门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要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快速引进,增加教师的数量,依托重大人才计划,积极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和有发展潜力的年青学者;加强在岗中青年教师培养,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断增强育人意识,提高培养质量;鼓励中青年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英才。


  ——加强科学研究,为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力度,以发表高水平论文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项目为导向,力争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创新应用研究,提高研究质量。鼓励创新团队,鼓励学术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努力提升研究成果在业界的满意度,并进一步凝练创新成果,积极申报科技成果奖;依托学校综合优势,推进学科交叉,努力在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在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深化校企合作,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海军国防建设作贡献。加强学院与船级社规范所、船厂、研究院所等的合作,如中国船级社、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701研究所、702研究所、719研究所等,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地与行业企业联合,构建若干紧密型产学研联盟,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借助学院现有的基础理论水平及科技研发资源优势,发挥企业在技术转化方面的核心作用,提高学院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率,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申报重大科技专项奠定基础,为提升学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扩大社会影响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萧莉:船海学院党委书记)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