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闫俊宇)10月31日和11月1日,西十二楼S101教室和N101教室早早地坐满了土木类2017级新生,以及闻讯赶来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老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丁烈云院士走进教室,为大家讲授《学科概论》课。

丁烈云从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角度出发展开论述。他指出,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行业,支柱效应体现在各行各业,从业人口多,社会产值大。建筑行业的强大对于解决我国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我国是建筑大国,如超高层建筑规模世界第一,他以上海中心大厦、凤凰传媒中心为例,用通俗风趣的语言生动地讲解了建筑风格、建筑构造、建筑施工组织、BIM等深奥知识;桥梁工程规模世界第一,他特意提到武汉长江大桥桥下通航净空高度考虑不够,影响通航能力等问题,指出一个工程一旦设计不到位,就很难再去弥补,这其中体现出土木人的责任重大;从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以及当前高精尖的极端条件下建筑施工来看,越是艰难的建设条件越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越能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急需养成的核心能力。
丁烈云以全过程管理为主题,讲解了土木类所包含的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定位,分析了学科对应的社会需求。面对十九大所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引领,他指出,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是国内工科专业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都经过英美相关国际学会的认证,我们要从与国际接轨发展为在国际中技术领跑。丁烈云表示,土木类职业履行执业注册制度有极高的职业素养标准,这就要求每位土木学子夯实力学、信息类等知识基础,注重学科交叉,提升职业道德,认清社会职责。
丁烈云谈到,十九大工作报告中重点指出当前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大力推进“两个一百年”建设,重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我们要抓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机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积极投身于高校“双一流”建设之中。当前全球科技前沿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理想、有追求,要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之中,这是基础与核心;要有担当、有作为,要培养广泛的兴趣,涉猎多学科的知识,要有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团队意识,这是责任与使命;要有品质、有修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和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到清正廉洁,协同工作,实现党中央所提的高校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