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连发3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论文
发布时间:2016.03.29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锐)继2015年发表4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论文后,药学院研究团队再接再厉,近期又接连发表了3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论文。


  药学院张勇慧教授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药用植物和动植物来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功能研究。该团队前期在一株长江滩涂来源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中发现了首个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有很强G1期阻滞作用的cytochalasan二聚体asperchalasine A(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3374),之后团队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该种真菌固体发酵产物中发现两个具复杂笼状结构的由细胞松弛素和epicoccine二聚体杂合的细胞松弛素epicochalasines A和B,它们对肿瘤细胞具有G2期阻滞作用。该研究成果于2月2日以《两个来自黄柄曲霉的活性笼状结构杂聚细胞松弛素epicochalasines A和B》(Epicochalasines A and B, Two Bioactive Merocytochalasans Bearing Caged Epicoccine Dimer Units from Aspergillus flavipe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化学顶级刊物《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2016, 55,3486.)。


  此外,张勇慧教授研究团队在真菌天然产物研究中,对比brassicicenes C和D(BC-型壳梭孢素)的计算和文献NMR数据,发现吻合度较差,推测其结构可能有误。从腺梗稀莶中分离得到了内生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从其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BC-D,通过X-ray衍射纠正了BC-D的结构,是首个具有桥头双键的“双环[6.2.1]十一烷”天然产物,并首次得到具有“氧代双环[4.3.1]壬烷”骈合“双环[7.3.0]十二烷”环系(BC-N)新型二萜。通过计算和生源推导,将BCs系列二萜母核结构从5-8-5环“二环戊烷[a,d]环辛烷”纠正为具有桥头双键的5-9-5环系“三环[9.2.1.03,7]十四烷”。运用OS(Olefin Strain)计算,探讨了BCs结构的稳定性。2月24日,该研究论文《系列天然产物结构的修正:真菌次生代谢中新颖天然壳梭孢素fusicoccins和cotylenins苷元类似物的发现》(Structural Revisions of a Class of Natural Products: Scaffolds of Aglycon Analogues of Fusicoccins and Cotylenins Isolated from Fungi)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Ed. 2016, 55, 4069)在线发表。


  《肝脏病学》(Hepatology, 影响因子11.055)2月在线发表了药学院青年教师李蕾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从头开始的脂肪酸合成的差异对人及小鼠体内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影响》(Differential requirement for de novo lipogenesis in cholangiocarcinoma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f mice and humans ;doi: 10.1002/hep.28508)。李蕾团队研究人员对脂肪酸合成酶(FASN)调控的从头开始的脂肪合成途径在小鼠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她们使用肝脏特异性敲除FASN小鼠来研究异常脂肪代谢对癌基因的诱导肝癌发生的影响。发现当FASN高表达时,癌基因诱导的肝细胞大部分发展成为HCC(肝细胞肝癌);当FASN缺失时,癌基因诱导的肝细胞能够倾向于ICC(肝内胆管癌)分化。团队还在人类病理样本中验证了该结果, 最后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肝癌类型都依赖于FASN调控的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内源性的脂肪酸从头合成并不是ICC发生发展所必需的,这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抑制外源性的脂肪酸摄取来治疗恶性的肝内胆管癌,为转化医学研究打下基础。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