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汪宁教授团队揭示恶性肿瘤转移新机理
发布时间:2016.01.21

来源:生命学院 编辑:赵睿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通讯员 谢倩 韦富香)肿瘤转移是癌症致死的最重要原因。90% 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恶性肿瘤转移。对于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后穿透出血管并成功在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瘤的具体机制目前还很少了解。因此,探索肿瘤如何转移对于成功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1月20日,自然出版集团《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我校生命学院汪宁教授领衔的研究成果。在这篇题为《肿瘤再生细胞的高效转移依赖于细胞的形变能力》(Efficient extravasation of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depends on cell deformability)的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结合斑马鱼组织透明性和肿瘤再生细胞高转移性的特点,构建了两种不同的肿瘤转移模型,发现肿瘤再生细胞能更有效地穿透出血管,从而在机体其他部位形成更多的转移瘤。研究同时表明,肿瘤再生细胞穿透血管的效率依赖于细胞的软硬度,由于其比一般的肿瘤细胞更软,便于在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挤压变形,因此肿瘤再生细胞能更有效地穿透出血管。穿透出血管之后,柔软的肿瘤再生细胞也很容易地在周围基质狭窄的间隙孔之间移动,找到适合其生长的微环境。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肿瘤再生细胞中Sox2基因高表达与Cdc42基因低表达是降低细胞的硬度的原因。


  研究成果在生命学院汪宁教授和贾海波教授的共同指导下,由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力学与再生医学实验室博士生陈军见主要完成。我校同济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黄波教授,我校光电国家实验室张智红教授等课题组参与了这项研究工作;生命学院研究生周文文、贾琼、陈俊威、张爽、姚文婷、韦富香、张跃进、杨方、黄薇、张姚也参与其中。


  此前,论文通讯作者汪宁带领其团队利用一种细胞生物力学的方法成功筛选出一类具有高成瘤性、高转移性的肿瘤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肿瘤再生细胞。相关成果发表于2012年7月的《自然•材料》。结合对肿瘤微环境(三维纤维软胶)的深入研究,团队揭示了肿瘤再生细胞的高成瘤性机制以及肿瘤复发的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2014年8月的《自然•通讯》。然而由于小鼠模型的非透明性,利用小鼠模型继续深入探索肿瘤再生细胞的高转移性机理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才促成该团队不断探索肿瘤转移模型,得出此项研究成果。


  据介绍,肿瘤细胞穿透出血管在机体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瘤是恶性肿瘤转移过程的关键步骤,此前学术界对该过程的了解非常有限,探索这一过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将肿瘤再生细胞变硬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穿透出血管,这为将来抑制恶性肿瘤转移进而达到有效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