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明川 张家齐)“新闻立团,以情治团!”10月6日,在校记者团成立25周年之际,团员们与历届老团友代表齐聚经济学院103会议室,举办记者团发展论坛。大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聚焦“传承与变化”,热烈探讨在国家、学校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建设好、发展好记者团。
第47届团长闵权回顾了记者团25年来的传承与发展,讲述了众多团友的事迹。他通过列举“校园黑车”“同歌同行”等一系列产生重要影响的报道,诠释了记者团“校园记录者”和“校园建设者”的角色,并请团友、团员们广开言路,为记者团的中长期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中,团友们纷纷讲述他们的在团经历并建言。记者团首任团长梅绍华转达了老团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巴曙松的贺词,并追忆了建团往事。曾经的纸媒先行者如今正转战新媒体,梅绍华以自己刚刚建立的“中国企业家思想”微信公共账号为案例,分析了近几年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现状,同团友一起探究新媒体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出路。作为记者团的创始人之一,梅绍华曾担任《经济日报》一版主编,现任证券日报副社长。
第二任团长何君臣现担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他从新闻业务的角度为记者团的长期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现在的学生记者要注重基本功,要多写稿、写好稿,多写一些简单明了、思想深刻的稿子。”同时他也号召记者团拓宽业务量,在关注学生的同时,推广华中大品牌,“把学校的名师、科研成果等推向社会”。
曾经的指导老师也提出了对记者团发展的建议与期望。李振文阐释了“记者团为什么有如此强的凝聚力”。何锡章充分肯定了记者团的独立和批判精神。汪勤稳以“忆往昔、看今朝、想未来”为主题,用诗歌传达祝福与憧憬。陈思中用故事讲述记者团的“野史”和传承精神,赞扬了记者团的“家文化”。
校长李培根表示,25年来,从记者团走出了一批知名校友,包括一些80后校友;记者团为团员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他勉励团员们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具备“独立、自由、责任”的精神特质,以及面向当下、面向未来,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记者团历任部分指导老师董晓林、周前进等也参加了论坛。
校记者团依托校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建设,自1988年创团以来,一直是学校宣传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1000余名团友从这里走出,迈入社会,活跃在各行各业,并始终关心、支持着记者团的建设和学校的发展。
附录:记者团大事记
1988年,记者团成立;2000年,华中大新闻网创立;2005年,全国高校首本网络新闻杂志——《喻园瞭望》创刊;2009年,与冰岩作坊联合推出华中科技大学手机门户——掌上华中大。2012年12月,在教育部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中,华中大新闻网获“最佳新闻宣传奖”,掌上华中大获“最佳创意奖”。
http://baike.baidu.com/view/2122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