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邀请一线教师代表诊断“四风”
发布时间:2013.10.27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编辑: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记者 辛国胜 摄

  新闻网讯 (记者 赵睿)“从敞开心怀的发言中,可以看到大家对学校发展的期待,看到大家齐心努力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面貌。”10月26日,管理学院206教室,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场开门集体诊断会在此举行。校党委书记路钢、校长李培根等全体在校校领导与近30名一线教师代表对面而坐,倾听老师们诊断师生员工集中反映的“四风”问题。诊断会由常务副校长罗俊主持。

  场内PPT全程滚动播放着学校通过民主评议、座谈会、调研、电子信箱和意见箱等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征求的意见和建议。

  老师们围绕教学管理、学风建设、岗位考核、职称评定、医科发展、科研经费管理、后勤支撑保障等方面,积极摆问题、想点子、出主意,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保障教师安居乐业、推动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在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方面,有老师反映目前学校教学质量、学风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一些课堂到课率下滑,课堂学习氛围不理想;一些学生作业不认真,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效果不佳等等。他们建议: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管理,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环境;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合理调配、利用学校和院系现有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对硬件、软件教学资源的占有量;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一些特殊群体学生实施特殊培养;科学分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教师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辅导学生;要关注实验室人员的队伍建设问题。

  在岗位考核方面,有教师反映工作量核定方法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没有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的工作差异,导致考核结果不公平,挫伤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建议:工作量考核要考虑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不宜完全量化和同样化;应认可教师们在实验教学、课外教学、研究生教学等方面的工作量。

  在职称评定方面,有教师反映近些年来学校职称评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够,评定指标单一,让一些教师很受伤。他们建议:在参评条件上考虑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成果的实际情况,增加评定指标,将各学术领域的重要成果纳入考核体系;对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对小语种教师等一些特殊类教师、对青年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关心。

  在医科发展方面,有教师反映对医科的发展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更加重视和支持医科的发展。他们建议:提升同济医学院的生源质量,提升医科在各级学会、统编规划教材等方面的话语权,加强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情商教育,用政策引导好教师努力教好书、努力做好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学校和同济医学院的知名度。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有教师反映学校专利基金补贴经费下拨不及时,他们建议按规则及时办理。

  在后勤支撑保障方面,有教师反映目前学校在周转房分配、康园点房等工作上,政策不够透明,信息沟通不够及时;紫菘教师公寓周边环境脏乱,有教学楼的物业清洁作业不够卫生。他们建议:更好地加强政策的调研或实施,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更好地美化校园环境,让教师能够安居乐业。

  此外,还有教师建议:在注重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也应注重本土人才的引进与选留;加大支持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一些政策的制定或提法可多点斟酌,避免让人感觉到很“势利”、很急功近利。

  参加诊断会并发言的教师代表有: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威、光电信息学院教授鲁平、材料学院副教授黄开金、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秦磊华、生命学院教授苏莉、电气学院教授严秋蓉、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董泽华、土木学院教授赵汉中、物理学院副教授吴伟、自动化学院教授刘文中、水电学院副教授徐学军、能源学院副教授李建兰、人文学院副教授刘克明、生命学院副教授付春华、土木学院教授倪樵、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黄剑、物理学院副教授朱佑新、法医学系讲师易少华、建规学院副教授万谦、外国语学院讲师曾诚、能源学院副教授谢明亮、土木学院讲师孙峻、软件学院副教授裴小兵、机械学院讲师李喜秋、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谭志虎、外国语学院讲师陈欢云、机械学院讲师陈良洲、同济医院主治医师蓝儒竹。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