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照片:吴天祥受到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10日晚6点40,东12楼J3101教室,工作人员尚在为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报告会准备工作忙碌,一个声音打破了原有的节奏:“吴天祥来了!” 在记者印象里,这还是头一遭讲座主讲人来得如此早——离开场还有整整20分钟的时间。
此时的他,还没吃晚饭,讲座结束后就要回去,准备收拾行李,明晚赶赴北京,带着人民的嘱托参加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代表大会。
趁着吴老坐定之际,记者赶上前去,准备采访这位全国道德模范。面对记者的采访请求,正在和老师谈话的他微微地点了下头。
换了很多职业,不变的是党员身份
军人、农民、工人、干部……已过耳顺之龄的吴老,自从军入伍后,就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职业。虽然职业变个不停,但自20岁入党后,他就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一心一意干工作”的原则,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保持先进的党性是他永不变的灵魂。
4次跳入长江救人,25次无偿献血7000多毫升,13年来接待群众上访2万余人次,31个各级荣誉称号……数字虽然简单平实,一如吴老其人,但背后的故事却感动了报告会上的各位同学和老师。
他曾经带着一位癌症晚期“穷亲戚”的临终嘱托,每月12日准时给那个人的双胞胎送去500元,直到兄弟俩分别从我校和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工作。期间,吴老还专门找到某家中商平价超市老总,说服其让兄弟俩的母亲经营超市,赚的钱供兄弟俩上高中、考大学。
吴老曾经担任武昌区区长,老百姓找他上访时,他都会热情接待,给他们买肉丝面、热馍。上访人数之多,有时连他家的卫生间都站满了。同事们常常以此跟他开玩笑:“老吴,你这是受访呢,还是开餐厅啊?!”吴老总是这样回答:“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题不上访。”
吴老说话很朴实,典型的60年代时期人们特有的语录式语言。他共为20多位孤老“母亲”送终,在她们的墓碑上总是刻着“孝子吴天祥”这样的字样。面对同事们的质疑,他用自己的经典语录反击:“我们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如果连碑文上都不能这样写,难道要作劳动人民的老子吗?”
说完这段经历,台下是一片热烈掌声。
十七大上,我要讲大学生就业
吴老明晚即将踏上北上的旅途,心中装着人民的嘱托,他决定在十七大上提交一份提案。不为别的,就是为与记者一样的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出谋划策。
谈起大学生就业,吴老是有番切身感受的。一心一意为人民的他,只顾为“穷亲戚”的子女们四处找工作,却忽略了膝下的女儿。转眼间,女儿也要面临就业的挑战。四处碰壁后,女儿开始埋怨他,只关心别人家的孩子,却不关心自己的亲生女儿。从内心爱党、爱人民的吴老,婉拒了同事们走后门为女儿准备的工行工作,对女儿说:“我是共产党员,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
在吴老眼里,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国家和人民着想,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挥洒在祖国需要自己的地方,如偏远山区,而不应一窝蜂挤在城市里。十七大上,他会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从制度上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以解决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
当记者提到我校的大学生西部支教团时,一直很平静的吴老猛然前倾身体,竖起自己的大拇指,连声叫好。吴老联想起自己原先在云南考察的情景,指出像云南等偏远地区十分需要优质人才,而像我校西部支教团这样的团体正好迎合了偏远地区人民的需求,是值得称赞的团队。
“出了错,害三代”的教训
吴老现在十分关注大学生群体,以他名字命名的“吴天祥小组”10余万名成员中,有不少都是在读大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十分宝贵的人才,但有些因为德育不好,出了问题。”谈起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吴老是痛心疾首。报告会中,吴老给到场的同学们讲起自己在广华监狱的见闻,其中重点提到一个人——张二江。
当时,监狱管理人员问起吴老是否要见张二江,吴老甩下一句:“当然要见啦,他要受教育!”原来,张二江是一个吴老眼中既爱又恨的大学生,吴老爱惜他的学问之高:曾任武汉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张二江,曾写过一部令吴老嗟叹的厚书;吴老怨恨他的德育之低:一直没有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在工作中犯下错误,获刑12年。
吴老讲座主题是“青年人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用张二江从狱中生活悟出的话劝慰到场的同学们要认识到在青年时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性:“自己对自己严,是对自己的爱;自己对自己疏,是对自己的恨。出了错,害三代!”
(记者团 许路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