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新学期上课第一天。校园里结束了近两个月的沉寂。
先是低沉的细语,“暑假去哪了?”“图书馆借的书看完了吗?”接着是铿锵有力的诵读,“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 not dedicate -- we can not consecrate -- we can not hallow -- this ground”……最后,“叮铃铃”清脆响亮的上课铃声响起。
这是专属9月校园的好声音、风景线。
在教学楼里,一切秩序井然、人来人往。每一个人都怀抱新的希望,充满活力走向前方。
东九教学楼:
一日之计在于晨
“Ambitious”,没有丝毫假期慵懒的神色,新闻学院2016级本科生付蕾清晰准确地读着词汇手册上的单词。7点半不到,她就来到3楼的学习空间,朗读英语和预习“书刊编辑学”。其实,她新学期这第一门课10点10分才正式开始。“实习的时候,每天都是早早醒来以应对可能突发的新闻事件,一时间习惯了吧。”暑假,付蕾在《南方都市报》的新媒体部体验了一把媒体小编的生活,切实地感受到了压力。高速更新换代的技术与知识,已经重塑了媒体行业。尽管如此,付蕾说:“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掌握好课堂里的理论知识,才有底气迎接外部变化带来的冲击。”
身边的专业知识
“咚咚咚”带有异域风情的鼓点声唤醒了D301教室里光电信息学院2016级本科的同学们。这里可不是音乐课,而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课堂。鼓点声来自主讲教师曹丹华教授播放的一小段视频:机器手臂握着鼓槌,跟随演奏家的节奏,敲出轻快的鼓点声。
“要实现这样的功能,该设备应该如何设计?”视频可不光是用来给大家“提神醒脑”的,曹丹华抛出了其中的关键问题。“信号采集、处理,电机驱动……”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进单片机的世界。“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在我们的课上将得到充分展现。”曹丹华介绍了课程安排,重点推介了实践环节。从原理分析、软件编写到硬件制作,大家将在这门课上体验一件标准产品的设计制作流程。
本学期,曹丹华将为6个班的学生分两批讲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过这门课,希望让大家掌握丰富的理论储备,形成扎实的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工作科研打下基础。”她说。
“紧张”的学期前奏
没想到,闹钟的嘀嗒作响声成了外国语学院王卫平副教授新学期授课的前奏。外出访学一年后将重新登上讲台的她,居然还有些小紧张:手机上了闹钟不放心,把家里闹钟找了出来,发现不走,晚上10点又出去买了新闹钟回来……因为备课到凌晨1点,为了不耽误上课,她还把手机、闹钟都定到6点半——结果,早上6点不到就自然醒了。
“英汉翻译”在王卫平看来,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她用一位2014级优秀学子的求职故事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雇主为她开出了千元的时薪”,王卫平强调,“尽管物质回报是非常片面的判断标准,但也能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这个“实用”的切入点也让同学们沉下心来,进入“英汉翻译”的世界。
除了授课,新学期王卫平还打算挤出时间,根据这些年来的所见所闻、收集到的资料等更新课程,再写一本教材。
有趣味有深度的第一课
还未到上课时间,C402教室偌大的课堂就几乎没有空座了。新闻学院“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主讲教师唐海江教授,用神曲《马克思是个90后》打头,开启了第一堂课。他说,要真正学好这门课,不是模式化的背诵马克思主义,而是要通过阅读马克思的相关传记,从而实现“认识——理解——升华”这个过程,才能立体地掌握精髓。学生吴雨纯说:“我感觉唐老师的课讲得特别有深度。他还会通过微信、邮箱等很多方式随时解答我们学习中的疑惑,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老师。”
把教学细节做到极致
B201,物理学院副教授黄延昭老师早早来到了教室,打开了注明他个人邮箱、答疑时间安排和作业交接内容的PPT页面。铃声响起,黄老师用15分钟的时间对这页写满教学安排的PPT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从课堂纪律到作业交接,他所提出的4条注意事项详尽而严格。尤其在作业交接内容中,他对编号、装袋、标记班号都有详细的要求,并向学生们阐明如此要求的原因。对于大学物理这门课,黄老师说:“我希望大家把这门课程当做一个工具,并用这个工具来看懂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原理。”
西十二教学楼:
最萌教龄差
他,出生于1945年,73岁,在讲台上站了30多年;他,出生于1985年,33岁,没教过课。在S305教室,电信学院退休多年的容太平教授和电气学院青年教师袁召,因为一门课而相遇。
要想顺利站上讲台其实并不容易,每个年轻教师都得提前“考试”,先试听其他教师的课进行培训,然后再试讲。已经顺利“过关”的袁召要讲的第一门课是“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暑假期间,他就为课程做了充分准备。例子应该怎么讲,是不是要有互动,课堂上的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学生反应……关于“实战”,他已经默默地在心里演练了许多遍。
上课时,坐在后排的教学督导容太平认真得像一名学生,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下的都是要点。下课了,他变成了一位既严厉又和蔼的老前辈:“准备很充分,这么多内容能讲得清清楚楚不容易,只是在举例方面还是要注意一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直击要点,把听课心得娓娓道来。“举例子时没给学生说清楚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辐射强度有关,有点担心学生产生认知偏差或恐慌。”袁召擦擦额头上的汗:“互动准备得少了点,课堂还可以再活跃点。容老师,把您的电话给我吧,这样我还能请教您。”小青年虚心求教,老前辈倾囊相授,相互交换电话号码和微信,这对年龄差达40岁的CP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接,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提前两月备课助力学子学以成人
“我是女博士,有灭绝师太的严厉;我是巨蟹座,也有与生俱来的求真精神和温和态度……”上课铃声刚响过,董慧教授如此“对立统一”的自我介绍一下子就激起了化学与化工学院临床八年2017级近200名同学的好奇心,让大家跟着她一同进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精神世界去探索。
如此顺利的“开学第一课”让董慧觉得“提前近两个月的备课没有白费”。原来,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换了教材,为了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董慧从7月份就开始了备课,昨天周末也在办公室工作了一整天。在她的授课PPT上,马克思、卢梭、罗素等均是“哲学全明星阵容”的成员,每个人的代表作、主张和星座都清晰地罗列着。
“早上7:20我到了教室,让我惊讶和感动的是,7:30之前很多同学都到了。新的学期,新的教材,希望同学们和我一起,以刚举行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学以成人’的主题为目标,共同探索真理,自觉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做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奋斗者、追梦人。”董慧说道。
争分夺秒的课堂
“用软件画一堵墙,填充墙画粗一些,隔断墙画细一些,墙体不同,线条粗细就得不同,至于玻璃墙,嗯,这个问题我们下次碰到再说……”建规学院黄涛副教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上,乌泱泱的全是人头,来自建规学院3个班100多名学生带着笔记本电脑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实际操作,忙得不可开交。黄涛讲课语速偏快,手也快,软件界面一打开,齐刷刷地就画了“几堵墙”。“我们这门课要学四、五个设计软件,CAD、草图大师、PS等,一共24个学时,时间很紧张,要讲的东西太多了。稍后的课程里,他们还要自己相互改作业,学会做视频,同时还可能要发朋友圈分享呢。”黄涛的快节奏可能也来自于课程容量的充实,节奏慢了就没法完成预期目标,为了更多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他必须争分夺秒。在黄涛看来,学生要把自己当课堂的主人,专注而投入到其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收获最多。
难虽难 高分数还是要争取
“虽然这门课很难,可是你们如果拿不到90分,我会很失望。”在S302教室里,讲授“电动力学”的龚云贵老师如是说。这里是物理学院2016级拔尖班、英才班和4+4本博连读班的课堂。除了最后一排空座位,超过150人的教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说:“毕竟是专业课,大家都想听得更清楚,学得更细致”。
而在教室后面,同课程组的一位年轻老师默默听完整整两节课。他表示,自己现在仅为研究生上课,但是将来也有可能向本科生讲授这门课,今天是特地来“蹭课”。物理教学要教学和研究并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的真谛,龚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并不是在填鸭,启发式教学对自己做研究很有帮助,值得学习。
学会批判思维 受益终身
“在8月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上,哈佛大学退休教授杜维明的发言我认为最精彩……”在S408教室“批判性思维”课堂上,人文学院陈刚教授一出手就是一份“大礼”。据他介绍,批判性思维课程由于教学方法地道,在学生群体中呼声很高,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的学生都表示很受用。“还想着一套知识就能‘打天下’?不现实咯!作为当代大学生,你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力。”陈刚还呼吁,要在其他专业课教育中进一步普及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让学生终身受益。
共同期待的第一门专业课
“这是我们的第一门专业课‘抽样调查’,大家都有很多期待,就迫不及待地先到教室了。”距离上课还有20多分钟,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16级的柴鹏俊就来到了教室,一边翻着课本一边说。
上课铃响过,教室里便快速进入了课堂状态,王湘君开始提问:“大家说说看,什么是统计学?什么是抽样调查?”班长、学习委员率先陈述自己的理解。
“对于‘抽样调查’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学习?我和大家一样,也在一边探索一边学习。”没有点评回答得是否正确,王湘君话锋一转,谈到了“大数学观”。“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这标志着大家开始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怎样才能成为大数据时代统计专业的优秀学生呢?在我看来,你至少需要使自己逐步具备数据的意识、统计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以及学习专业领域新知识的才能,应当使自己的学识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教科书,而是阅读尽可能多的参考文献,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专业的方方面面。”
稍作停顿,他继续说道:“具体到‘抽样调查’这门课,你很快会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会发现你需要学习的、锻炼的还有很多。我希望能够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陪伴你们的成长,见证你们的进步。”
这一番叮嘱让同学们有了些感触。柴鹏俊就给自己定下了新学期的新目标:“我要把这学期的课程学好,再把大一大二的相关课程巩固一下,打牢基础,为将来有更多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做好准备。”
同济医学院:
毕业年级班会上发条
新学期,法医学系2014级25名本科生的第一节课是班会。作为5年制专业学子,最后的这一年里他们还要迎来多门专业课与专业实习的挑战。为了让大家在放轻松的同时上紧学习的发条,辅导员孙瑶精心准备了这次班会。
孙瑶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希望大家认真核对成绩与学分,避开毕业之路上的“坑”;二是审慎地选择自己的方向,为将来做好准备;三是强调日常行为规范。
“这是我带的第二届学生,我希望在自己的帮助下他们的毕业成长之路能走得更稳更好。”孙瑶说。
同济医学院二号教学楼六大教室“生物化学”第一课座无虚席,教学督导沈关心教授正在认真填写课堂督导表。
任课老师诉心声:
“伦理学”——人文学院程新宇教授:作为一门课程,“伦理学”除了教授学生概念、原理以外,我希望能帮他们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美好的生活”“什么是幸福”这样深沉次的问题,为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刚刚进入大二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电动力学”——物理学院龚云贵教授:物理作为基础科学,不仅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拓展知识的边界,而且可以为改造自然作出贡献。电动力学这门课有相当高的难度,我们需要围绕麦克斯韦方程认识理解电磁现象的规范本质,通过求知-探索-领悟的过程获得成就感,认识到理论物理的美。勿住勿忘,为学当如流水。让我们一起努力,教学相长,为进一步认识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电气学院教师袁召:新学期、新课程、素未谋面的新同学,以及经历了一个暑假的上课准备,第一次走上本科教学讲台的新老师……今天8点整,我开始了自己“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的教学工作。这门课对我来说不仅包括对“电磁兼容”本身的研究与教学,也是我与本科教学讲台的“兼容”、是我与同学们的“兼容”与“耦合”。作为新老师,我在与同学共同在学习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力求教学相长,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课堂认识电磁兼容,体验自然的力量与美。同时也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早日把我塑造成一个更好的知识传承者。
“组织社会学”——社会学院曹志刚副教授: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快乐的,也是有收获的。同学们都到大三了,也希望大家开始真正了解专业给自己的影响,找到毕业努力的方向。
(记者 汪泉 梁曦 牛晓丹 张雯怡 粟晓丽 郭雨辰 范千 辛国胜 朱必勇摄影报道,法医学系齐海波协助报道,主页大图制作 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