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国际交流篇②】数载引智结硕果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国际交流处 编辑:潘梓萌 浏览次数:

数载引智结硕果


  ■通讯员 粟昭明


  近年来,我校抓住全国引智工作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围绕学校特点和优势,不拘一格引人才,千方百计求实效。学校已建成“以国家项目为牵引,以省部项目为补充,以校内重点项目为培育”的金字塔引智体系,多方引入优质资源,全面满足学校不同层次的引智需求。


  截至目前,我校聘请长期外籍文教专家共计684人,海外专家来访9848人次,90%的到访专家拥有正教授职称,其中院士达262人。来访专家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港澳台地区,访问领域主要集中在光电信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方面。我校共引进海外知名学者8人,获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累计70余个、“喻园家”项目144个、海外名师项目6个,共聘请名誉教授32人、顾问教授41人、客座教授285人。我校引智人数与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结合高端项目 汇聚高层次人才


  掌握国际顶尖技术,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引领学校迅速缩短国内外科研差距,这是我校大力引进海外知名学者的重要标准。目前,我校已引进海外知名学者8人,他们在我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学科跨越式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3年4月,没有家人陪同,作为我校引进的海外知名学者,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国际碳材料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赤阪健来到我校,受聘为材料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了为期3年的工作。



赤阪健


  “我是一个化学家,我远渡重洋,不是为了来到中国走走看看,而是为了来到HUST这所学校,怀着教书育人的目的。”赤阪健觉得,在中国,像华中科技大学这样优秀的大学,在一些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我希望能帮助这里的年轻人,这是我来到这里最重要的动力”。


  赤阪健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徽戴在胸前。他说:“一是告诉自己现在是HUST的教授,要更快地融入这个学校;二是希望尽快得到同事们的认可。”来校前夕,赤阪健还将价值近400万元人民币的实验器材无偿提供给了我校,其中有很多器材还是崭新的。在学校工作的时间里,即使语言、文化、规范不熟,研究、授课都有一定困难,但赤阪健仍然工作量满满地履行着他作为我校全职教授的责任。


掌握政策动向 拓宽引智渠道


  签证有效期5至10年,每次可停留180天,且允许多次入境……7月5日,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聘请的法国专家Kamran Behnia教授获得了这一目前“最为便利”的外国人才签证,成为这项新实行的外国高端人才签证制度在我校第一位受益者。



法国外专R字签证


  据介绍,外国人才(R字)签证是由我国国家外专局、外交部、公安部于2018年3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签证制度。其颁发对象为国家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是我国唯一以人员身份属性分类的普通签证,持此签证允许以不同事由入境,包括访问、科研、讲学、会议等。凡符合《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试行)》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标准条件人员,均可申请R字签证,这将大大便利外国高端人才来华交流事务。


  我校在掌握这一新型引智渠道之后,迅速做出反应,专程邀请湖北省外国专家局李杰处长来学校举办学习会议,为全校所有院系做相关政策解读。截至目前,我校已为4名外国专家顺利申请到高端人才确认函。



日本外专Majima


  “R字签为我来华中大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日本专家Majima Tetsuro教授表示:“相较于以往来华的访问工作签证,R字签在有效时长、办理时间等方面优势明显,对我和华中大的后续合作非常重要。”作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特聘专家,Majima通过高端人才身份顺利拿到了R字签证,并且为其夫人也申请到了同样时效的签证。



中欧学院希腊外专Dimitrios Mathioulakis


  同样享受到这一便利签证的还有中欧能源学院聘请的希腊专家Dimitrios  Mathioulakis教授,而他从申请到获得签证,仅用了两天时间。Dimitrios是雅典国家技术大学终身教授,2017年开始任职于中欧能源学院。R字签的获得,使得他能在长时间内频繁来访我校,更加深入地进行教学与研究。


提供各类资源 帮助外国专家扎根华中大


  为了不断引进高层次海外专家,我校结合国家各层人才项目,采取多种举措,为长短期外国专家简化各项政策程序,提供各类社会资源。学校不仅在科研工作上,更在日常生活里帮助外国专家扎根华中大,融入中国。


  “我们是武汉人。”生命学院数字PET实验室意大利籍教授尼古拉与他的妻子Deniela Caterina抱着10个月的金发小女儿微笑着说,“在华中科技大学这样国际化的环境里,我们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家庭。很荣幸我们能成为华中大,甚至是武汉国际化社会的一份子。” 尼古拉教授夫妇双方都在我校工作生活。


  尼古拉毕业于德国汉堡大学,曾是俄罗斯国立原子研究大学SiPM(硅光电倍增管)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是全球最早研究将SiPM应用于数字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探测器的科学家之一。 2013年,尼古拉来校参观时为学校的数字PET研究的前景所鼓舞。在生命学院谢庆国教授的邀请下,尼古拉作出重要决定,离开家乡,来到中国,加入充满科学激情的数字PET团队。2015年,尼古拉正式成为华中大全职教授。



数字PET实验室尼古拉


  已在华中大工作近四年的尼古拉表示,能够投身到PET探测器研发、设计、测试的世界一流实验室的建设中,自己感到无比自豪。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数字PET莫里塞中心成立,这是意大利首次在本土建立中国的海外研究中心。为了表彰他为中意两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2017年,尼古拉被意大利总统授予莫利塞大区大使称号。这一殊荣每年最多授予4人,称号终身有效,由意大利总统亲自颁布给生活在国外的科学家、文化工作者和企业家。


  2017年3月,尼古拉的妻子Deniela和两个女儿也来到武汉。Deniela是德国汉堡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学校为其简化程序,开具相关证明材料,最终帮助她以B类人才身份顺利拿到了外国专家工作证,并聘请她为人文学院德国哲学课程的专职教师。这个幸福的家庭在HUST“团聚”了。 


  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外国专家先后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亲身参与华中大的建设,见证了学校的开放和发展,也付出了他们数载的精力和心血。学校也将引智工作放到战略高度来考量:每一位外国专家都是一座联通内外、友好交流的桥梁,更是向世界各界介绍中国,介绍华中大的鲜活名片。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