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教学成果奖】电气学院:芝麻开门,打开学生潜能“宝藏”
发布时间:2019.03.26

来源:宣传部 编辑:张雯怡 浏览次数:

  ■记者 张雯怡

 

  手握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田纳西大学、阿肯色州立大学等3所高校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录取OFFER,电气学院毕业生彭宏武因其学霸属性备受关注。


  设计的样机性能突出,远超竞赛指标,在全国电气电子领域最高水平的大学生竞赛——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赛上,应用电子工程系组成的参赛队斩获第四届大赛特等奖。


  奔波于六省十地,电气学院“无悔前行多砥砺,扎根基层写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表现突出,入选“2018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成为我校唯一。


  电气学子的“花样展示”让人点赞,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则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在第八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该学院副院长李红斌教授牵头的“发挥学科优势,依托班级平台,创建研究型大学电气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成果获二等奖。


  近日,记者来到电气学院,探究他们打开学生的潜能“宝藏”的秘密。


不一样的成长


  继续保持加权成绩排名靠前的优势,要发挥宿舍里寝室长的作用增加班级凝聚力,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新学期伊始,1703班班长吴鸿宇忙着把班级成长目标晒在群里。“每学期都有不同的目标,我们还会通过中期问诊来明确班级下一步的建设目标,让大家明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1607班班长蔡针铭分享的“班级成长目标”则有不同,快毕业了,同学们聚焦于考研、保研、出国和工作,并根据需求策划活动。为了给自己和班集体打气,他们还拍摄了个人小目标视频。



  群策群力制定班级成长目标和任务,并分解给每位同学,每位同学再根据此目标制定个人成长手册,这是电气学院“班级成长工程”的特色举措。自2012年起实施,该项目覆盖全院学子,把班级建设成为了教师引导下群体成长和个体发展相融合的育人平台。


  谈到设置“班级成长工程”的初衷,就要从学校每届7000多的本科生招生规模说起。在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中,如何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全面英才教育是一种挑战。院党委书记陈晋坦言,寻求一个合适的工作载体来落实教育目标至关重要。“一个年级太大了,无法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个体太小,难以投入如此多的资源。学院考虑良久,认为只有班级体量最合适。”长期的工作实践让学院领导班子意识到,班级是本科教育中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单元。陈晋分析说:“班级学风是否浓厚,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班风是否向上,凝聚力的强弱都由其中的每名学生决定,同时又在影响着每名学生的成长、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班级成长工程”应运而生。学院从班级建设入手,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体系和机制,充分激发班级成长的活力和学生成长的动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成长环境,让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有角色、都有目标,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从而促进班级成长、人人成才。




  30多位班级导师为学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成为“班级成长工程”顺利实施的坚强后盾。副院长李红斌是班级导师之一,参加了实验班的学业指导。在她看来,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嵌入班级中,能加快实现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及高度社会责任感与良好人文素养的电气工程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的目标。


  原本青涩稚嫩的班级逐渐成长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珺见证了一个个成长故事:“每个班级的成长方案和每名学生的成长手册都不一样,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最合适自己的。这也积极鼓励了每个班级和每名学生的个性成长。”2018年,学院获评校优良学风班35个,占比90%。 


 不一样的课堂


  “校园的路上,图书馆自习室里,是否总有心动的Ta不经意间撩过你的心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时的怂,事后的懊悔,错过了不少机会和缘分。如果是你,如何克服这种现象?”这样的提问出现在“电气工程实践基础”课堂上有些新奇。学生冯乐源笑着说,当时觉得好搞笑,这一看似枯燥乏味的课程竟然还可以这样上。


  看似跳脱的提问其实饱含着精心设计,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是学院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所作的又一探索。


  在学校举办的新工科教育改革研讨会上,电气学院院长文劲宇分享了荣誉学位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改革举措。以“明德、通识、专业、实践”四大板块构成的荣誉学位体系,是“班级成长工程”的进阶2.0版,2016年开始探索,2017年在本科生班级中试点,2018年全面规范实施。
 
  “荣誉学位是以能力为导向,按能力目标递进分解,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并根据能力达成评价进行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文劲宇介绍说,在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学院还建立了开放包容的个性化选修制度,吸引优秀学生投身更具挑战性的学术研究类或工程实践类精深课程,通过授予荣誉学士学位激励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



  在新课程体系规划中,学院紧扣四个点:重实践、厚基础、宽领域、跨学科。电气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尹仕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要让学生成为创意与实践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设计者、引导者、支持者、辅导者和合作者。”改革几十年未变的认识实习和电工实习内容,通过设计集中训练、模块学习、创客竞赛展示等形式,教师们改革实践教育平台,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努力使他们获得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包括《电气工程实践基础》在内的新工科模式下的4门实践课程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将科技前沿知识注入课堂,教师中的“精兵强将”则选取科学前沿热点转化为教学素材,把科研成果进行精炼设计,形成探究式实验项目;从基金和国家重大项目中提炼科研问题引入课堂。电气1605班学生张润丰从中收获颇丰:“提前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帮助我们开阔了学习视野,增强了专业学习兴趣。”
 
  “企业工程训练营”成为了特殊课堂,企业也在为人才培养锦上添花。2016级学生乔书剑曾参加由中国风电变流器市场龙头企业禾望与学院共同设计实施的“禾望新能源工程训练营”。他在两周时间里,先后学习对实际产品拆解、装配、调试和运行,了解产品原理图、电气结构图和装配图的绘制与分析等,还要通过禾望工程师的现场考核和答辩。“实战演练”后,乔书剑感慨万千:“我都不知道我的自学能力有如此之强,能把从没有学过的东东做出来。”张蓉教授认为,让同学们了解一个产品从迸发出想法,到将想法转化为需求,再将需求转化为功能,最终到产品的实施,上线推广甚至衰亡的过程,在着重培养自主实践、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工程的系统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学习”“调动学生成长动力”“主动”这样的字眼在采访中频频出现。在电气学院教师眼里,每名学子身上都隐藏着一个潜能“宝藏”,只需一句“芝麻开门”就能让人眼前一亮。这句“芝麻开门”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在人才培养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只为点燃学子的求知欲望,提高学子的学习兴趣和乐趣。文劲宇说,从“班级成长工程”到“荣誉学位”体系,在新时代下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电气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一想到莘莘学子在未来创造出的无限可能,大家就充满了干劲儿……”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