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青年教师成长交流报告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9.06.17

来源:宣传部 编辑:张雯怡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 张雯怡)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评奖是否有妙招?成果转化有何诀窍?教师形象如何塑造?6月13日举行的第二期青年教师成长交流报告会上,“青椒”们成长路上的疑惑被逐一解开。校长李元元参加会议,副校长张新亮主持会议。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械学院高亮教授以“如何做好科研”为题,详细剖析了申报过程中的误区和要点。他认为,做好科研的第一原则是聚焦,即学会选择、学会放弃,不是什么都接(做),有舍才有得;在平时还要维护好各类学术ID,广泛开展各级学术交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多从事公益性事务,努力练好内功。成功的要点在于:外行听得明白,内行听着深刻;理论研究最后有工程应用;突出自己的亮点,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生命学院余龙江教授以“科教并重、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题进行阐述。他说,成果转化的初心源于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具体来说,成果可以转化为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基地和实训平台,转化为双创项目,转化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形成特色优势专业方向,支撑特色优势课程、教材、教学团队及专业建设。科教并重既能促进教师成长,更利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双创人才。


  公管学院陈鹤教授以“高校教师形象塑造”为题,生动分析了影视作品中的教师形象、现实中的网红教师形象、现实中的我校男教师形象。她从教育学理论的角度谈到,教师形象具有教育功能和特殊的教育意义,并关乎教育尊严。理想中的高校教师形象应具有广博的知识体系、良好的道德修养、精湛的教学技能、强烈的公关关怀、得体的仪表举止。她希望大家善待每一位学生,从注意仪表、提升沟通技能等方面着手,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计算机学院金海教授以“科研之道与科技奖励”为题分享感悟,提出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奖励,但奖励却是对科研成果认可的最佳方式。他建议青年教师重视基础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将成为未来中国科研的主旋律,要做0到1和1到N的研究,避免去做M到N的研究;要重视专利在创新及成果表现中的作用,重视专利池建设而不是专利群,重视国际专利的申请,高校科研要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在面对面交流环节,青年教师代表围绕科研方向、项目申请、团队合作、教学、成果转化等话题纷纷提问,张新亮、高亮、金海、陈鹤、余龙江分别予以解惑。他们建议青年教师申请项目不必求多,要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兴趣;不必急着“自立门户”,在大团队、大项目中进行锻炼可以帮助成长;通过加入学会、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拓宽人脉,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积极发掘学生潜力,用情怀打动学生,以心换心、因材施教,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在成果转化上要坚持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用技术解决社会需要和国家需要,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 朱必勇 摄


  李元元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青年教师承担着科研与教学的重任,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决定着学校的未来。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后,李元元寄语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平常心;既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也要关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要把成长中的困难当作历练,戒骄戒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看待客观环境;做科研时要有奉献精神,要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取得过硬的成果,时刻保持科研敏锐度,通过学科交叉催生创新成果。


  李元元指出,当前国内高校发展态势迅猛,竞争非常激烈。面对挑战,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作出了新规划,要用5年时间实现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倍增。青年教师要抓住发展机遇、迅速成长,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当作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学校新一轮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有更大作为。他强调,学校要尽最大努力关怀好、呵护好青年教师队伍,从人事管理、评价体系、薪酬分配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引导青年教师潜心教学与科研,让青年教师人尽其才、脱颖而出。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关注青年教师所思所想,为他们的成长排忧解难。


  本次报告会由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组织,各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