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40年】创新突破 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19.11.26

来源:管理学院 编辑:郭雨辰 浏览次数: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与此同时,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也迎来了建院4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与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历程中,管理学院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资源。四十年来,一代一代管理学院学者和学子,薪火相传,携手奋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发展、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现已发展成为学科优势突出、专业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在中国管理学领域和实业界有着重要影响和地位的管理学院。



筚路蓝缕,维艰创业


  喻家山下,岁月如歌。回溯1979年,原华中工学院工程经济教研室的蔡希贤、黎志成、张蕾丽3位教师联名给学校写信,建议将文革前被撤消的教研室予以恢复,得到朱九思等老领导的重视,并给予批准。自此,开始了由工程经济系、管理工程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到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踔厉奋发。80年代初,在原国家物资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物资管理工程”本科专业。1990年,学院获批“管理工程”(后更名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点,这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后在2005年,获批“工商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点。90年代之后,学院全面加强学科布局和专业建设,筹建“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多个专业。进入21世纪,学院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管理学院”为长期目标,从1个教研室,发展成为拥有7个系、30多个研究中心、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一级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还拥有4个省部级研究基地的学科体系完整、机构设置完善的管理学院。


  1993年,学院开始招收MBA学员。2000年,在全国MBA教育合格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MBA综合排名第七。2002年,获批为首批EMBA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11年,开展MPAcc教育。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MEM培养单位之一。于2001年成立的EDP中心,开创了华中地区高端教育的先河。


  201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院工商管理获得A-;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前1%,列全国第二名,也是我校进入全国前1%的两个学科之一。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继续保持2017年排名,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前1%,列全国第二名,仍然是我校进入全国前1%的两个学科之一,并入选学校双一流“管理与传播”学科群建设;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我院工商管理、管理学中国内地排名第三和第五,工商管理学科入选校(I类)特色学科。2019年,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继续取得突破,列内地高校第二,管理学列内地高校第四;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继续保持全国第二。


行远不息,人才辈出


  40年来,管理学院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支持优秀人才发展,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008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先生受聘学院教授并出任学院名誉院长;200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先生受聘为学院兼职教授。2012年以来,学院师资队伍实现了突破发展,捷报频传,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人才辈出,凸显了高端人才培育工作的显著成效。


  目前,管理学院拥有一支深谙世界先进管理理念、熟悉中国企业发展经验的卓越师资队伍,包括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2人(已公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位,委员1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8人,“华中学者”22人等。


  执鞭杏坛,润物无声,这些优秀师者为年轻学子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与能量,使学院就业率、升学率、出国率保持高位。学院坚持立德树人,采用国际最高人才质量培养标准推进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其中,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11门次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湖北省精品课程;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1本,获省级教改项目立项2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共有34篇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总数量在全国院校中位居前列。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携同成长”计划,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商科”管理学子。近五年,管院学子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CIMA国际商业精英挑战赛等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比赛奖项14项,国家级比赛奖项50项,省级比赛奖项53项。


  如今,管理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三万余位桃李英才,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政界精英和商界巨擘。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石寿永,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领域首位大陆华人终身教授傅晓岚,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刘顺达,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安徽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张昌尔;信中利创始人、中国“风投教父”汪潮涌,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改革先锋”茅永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国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宏祥等……


厚积薄发,锐意进取


  科研实力是衡量一所商学院管理的首要指标,也是商学院持续发展的基石。学院秉承“科研要走在教学前面”的理念,坚持实施科研水平攀升工程,设有30余个科研机构,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合作的研究课题1500余项,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3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每年均在千万元以上。1998年至今累计获得40余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014至2018年,管理学院发表中文权威期刊论文数名列前茅;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480篇,列全国前三;发表UT DALLAS经济管理类国际公认权威(顶级)期刊目录(24种论文)31篇,列全国前五。《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ESI学科院系贡献度报告》(2008-2018)统计,管理学院发表ESI学科相关论文754篇,被引频次7254次,篇均被引9.62次,共涉及14个学科。管理学院在经济学与商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两个领域中贡献度排名第一;社会科学领域中贡献度排名第二。主编的《管理学报》,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为重要期刊,被CSSCI遴选为期刊源,2019年,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管理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称号,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8年,学院教师提交的《关于健康扶贫多重保障机制问题及建议》的相关研究报告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采用,得到了国家副总理胡春华的批示。


  学院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科研工作。2005年,管理学院“现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管理学院“知识产权与知识创新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正式批准管理学院设立“总装备部国防专利局国防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2011年,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省经信委批准管理学院设立“湖北省企业家培训基地”;2018年,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湖北省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培训基地”。


  立足本土,走向全球,学院不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资源,积极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当前已与2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管理学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扩大交流的同时,学院积极申请国际商学院认证,提升国际影响力。2012年,率先通过了国际三大认证之一的国际工商管理协会(AMBA)认证。2016年,通过AMBA再认证,并获五年最高认证期限。今年11月15日,学院顺利完成了三大认证中的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的现场认证工作。


  进入新时代,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将通过实施党建“三大计划”,学院发展“七大工程”,围绕“改革促发展、创新促突破”的总体思路,秉承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团结协作的进取精神,聚师生校友之力,集内外资源之和,在教育、研究、社会服务三个领域共同发展,向着国际知名的管理学院阔步迈进!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