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粟晓丽
连日来,武汉疫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牵挂,各地多所医疗单位纷纷派出医疗队赴汉支援,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里,也活跃着一支支来自祖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身影,他们千里驰援,奋战在抗“疫”一线,是这个冬季最美的“逆行者”。其中有一支来自北国春城的团队,短短几日,他们接续而来。这就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援鄂医疗队。
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线,吉大一院援鄂医疗队8名医生、31名护士,舍小家为大家,弃安逸抗病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白求恩精神”!
疫情就是集结号,使命就是保护人民
疫情发生以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密切关注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疫情变化,及时快速落实国家卫健委、吉林省卫健委和吉林大学抗击疫情总体要求,快速组建应急医疗队。全院各科室积极响应,踊跃报名,主动请缨,敢于担当。省卫健委、吉大一院从呼吸科、重症科、感染科等与防控疫情相对应的专业,遴选出政治素质过硬、临床功底扎实的医护人员,组成援鄂医疗队。
1月26日,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踏上战“疫”征途,与国家医疗队共同支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34名医护人员的出征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辱使命,敢打必胜!请党和人民放心!”
1月30日,第二批援鄂医疗队5名护士直赴金银潭医院。飞驰的列车上,“五朵金花”写下铮铮巾帼壮志:“国家需要,义不容辞”,“使命所系,责任使然”,“做时代勇敢的逆行者”。
出征仪式上,参与“非典”救治工作的院长华树成叮嘱每位队员在工作中重视个人防护,服从命令听指挥,注重团队协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和水平,因地制宜开展救治工作,应对好各种突发状况,一切为患者负责。医院党委书记佟成涛希望医疗队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克服气候、地域差异,做好自身防护,尽快适应各种变化的工作形势,平平安安出发,安安全全归来。
医疗队中有党员20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ICU科二组李南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她说:“在重大疫情面前,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作为一名有20年党龄的老党员,到疫区去发挥自己的作用,敬畏生命,全力救治患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打好有准备之仗,医院还从专业技能、注意事项、思想状况等方面为出征队员作了专业辅导培训,为队员们准备了生活和医疗必要物资,保证他们顺利赴鄂执行任务。
ICU护理平台关宝兴说:“秉承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保证完成支援任务!”
刘欣敏副护士长说:“我们都有着很丰富的神经内科重症护理经验,希望能用我们的专业技术配合医生救治更多的患者。”
神经内科护士吕雪说:“作为党员能有机会冲到一线去,感觉特别荣幸,也特别感谢院领导和科里的信任,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凯旋归来。”
感染科张鹏的八个字,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做逆行者,保护他人。”
逆行背后……
1月29日凌晨1点多,抵汉第四天,从异常忙碌状态中刚缓过点儿神儿的援鄂医疗队领队、ICU科一组王广医生,坐在床头默默翻看着手机里和岳父的合影,再次红了眼眶。直到此时,也没人知道,就在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的5小时后,慈爱的岳父带着对他的牵挂离开了人世。
年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作为有着18年重症医学工作经历的一线医务工作者,王广忙得脚不沾地。偏偏此时,得过脑血栓的岳父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他一边坚守岗位,一边利用一切休息时间照顾岳父。
大年初一,医院选派人员参加援鄂医疗队的消息传来,王广陷入深深的纠结中:是选择忠于自己的职业救死扶伤,还是孝字当先顾好小家呢?他悄悄把自己的“为难”说给病床上的岳父听。岳父还是鼓励他舍小家为大家。随后,他将岳父托付给同事,带着这份支持,踏上了抗击疫情前线的征程。
抵达武汉后,作为领队,王广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50多个小时中,睡觉休息时间加起来不到10小时。
“我觉得特别对不起岳父,也对不起家人,在他们最需要我的时候,没能在身边,这会是我一辈子的憾事。但是,我想,天堂中的岳父会理解和支持我的选择。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守护生命,抗击疫情,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自古忠孝难两全,恪尽职守终无憾。于吉大一院援鄂医疗队而言,39名队员,就有39份舍己为人、一往无前。
他们中,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双医护工作家庭,一人千里奔袭,驰援武汉;一人昼夜不息,坚守岗位。
ICU护理平台柏文喜的爱人在乳腺外科工作;ICU科一组张奥医生的爱人在眼科工作;呼吸科第二护理组秦泽雨的爱人是心内科医生;心内科宋龄的爱人奋战在医院二部呼吸科;神经创伤及整形修复护理平台纪永志的爱人在心内科ICU工作,而且刚刚怀孕;ICU科二组段奥凇医生的爱人在吉大二院肾病科工作。感染科护理组王晓霞在全科年龄最长,老父亲生病仍在住院,她义务反顾奔前线,而其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
他们中,更多的人把思念和不舍化为保护他人的动力。
感染科护理组杨荣荣腊月二十六刚刚结婚;感染科护理组朱媛护士长的宝宝还不到两岁;呼吸科第二护理组暴雨的爱人才做完手术2个月,现在仍要拄拐杖,家里的宝宝患了肺炎刚刚出院;心脏外科护理平台赵雪文的小女儿未满十个月,但他坚信:“凭借我9年的ICU护理工作经验,以及熟练掌握呼吸机、CRRT\ECMO等技能,一定能帮住这里的患者!”
在战“疫”一线书写医者大爱
从白山黑水到荆楚大地,吉大一院援鄂医疗队带着使命和担当而来、带着专业和坚持而来、带着温暖和信心而来,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救死扶伤,不辞艰辛”的医者誓言。
截至2月1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刊发“驰援武汉医护手记”22篇、“驰援武汉医护故事”7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大义凛然,朴实的文字中,展现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NSICU护理平台孙佩玉因为援鄂而无法参加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学习,但他却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的职责在此,这是我可以发挥自身价值的地方。”
ICU科护理平台柏文喜原本在老家陪同家人过年,接到医院号召的第一时间,就与妻子赶回了长春。进入病区的那一刻,他深深感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此刻我保护的是别人的家人,当我的家人需要被保护时,一定也会有更多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临行前,呼吸科国家与当过兵的爸爸达成一致:“战争来了,战士需要去前线冲锋陷阵,不惧牺牲。现在疫情来了,医生就是战士,要去最需要的地方。”
1月31日农历初七是ICU科一组张奥父亲的生日,张奥有些遗憾无法陪伴父亲。但他相信,待战胜病魔、凯旋归家的那一天,他会骄傲地将这份成绩作为“迟到的生日礼物”送给父亲,“这一定是最好的礼物”。
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使感染科护士长朱媛只有几分钟与家人报平安,“不敢和姑娘视频通话,怕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也怕孩子太想妈妈。”因为她明白,“作为领队,必须克服一切困难,更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
ICU科护理平台李雪婷瞒着远在南方过年的公婆、爱人和年仅4岁的女儿,带着父母的惦念,赴汉支援,用一段自己喜欢的话语表达了心声:“别叫我天使,因为我没有翅膀!别称我英雄,因为我也心存畏惧!没有大道理,也没有豪言壮语,这是职责所在!我没有选择!”
……
抗“疫”一线的身体力行,纸上笔端的千言万语,都凝聚成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在抗疫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赢!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资料来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