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罗祎 粟晓丽)4月21日,学校年轻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二讲在梧桐语问学中心明德报告厅举行。校长尤政作“顶天立地,追求卓越,推进大学创新体系建设”专题报告,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创新的艰苦探索、大变局下的时代特征、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中的主要问题、积极构建大国崛起科技支撑和大学创新体系,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校党委副书记谢正学主持报告会,副校长张新亮、解孝林参加会议。
尤政带领大家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创新理论和实践艰苦探索的伟大历史,并从中提炼对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启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实践和调研的重视告诉我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科研人员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性,只有深入一线勤调研,认清差异性,政策制定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矛盾论、实践论、持久战也适用于科研工作,要充分认识科研工作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尊重基层的科研实践和创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攻克“卡脖子”问题、重大科学问题中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注重建立完备的创新链条。尤政谈到,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建设历程和华中科技大学发展路径,进一步加深了对华中大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的理解,也深刻认识到一代代华中大人发扬“敢啃硬骨头”精神,“敢于竞争,善于转化”,“坚持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前面”所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
尤政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视角,深刻解读21世纪创新和全球化两大时代特征。他指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的新形势,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新矛盾,迎接新挑战。
尤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现实科研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在基础研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学术生态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他强调,大国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国家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从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新时代内外环境倒逼的“必然逻辑”、科技发展的“演进逻辑”,深刻认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意义;要坚持创新自信,深刻理解创新始终是国家进步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要涵养优良的学术生态,建立突出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制度,形成优良学术文化;要打造大学企业创新双引擎,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要建立成果转化新模式,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要加强开放合作,打破刚性学科界面,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要深度推动军民融合,促进良性互动;要久久为功解决“卡脖子”问题,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要构建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争夺未来竞争主导权。
尤政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他指出,在历史维度上,大学在推动科技革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实维度上,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维度上,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第一动力。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创新科研模式,提升一流大学推动科技创新的“四个能力”;系统谋划,构建世界领先的大学创新体系;精准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我校实际,尤政总结出建设世界领先的大学创新体系的现实路径,即以“四个面向”和交叉融合为指导思想,以“两个服务”“两个引领”为基本原则,以完善和发展健康的学术生态为基础,以制度健全、机制畅通的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一流学术成果产生和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成为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谢正学在总结中指出,尤政校长的报告具有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是一堂生动的干部培训课,也是一堂强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的动员课,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客观分析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履行好新时代华中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全体干部要认真学习领悟,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记者 辛国胜 摄
培训班学员、机关部处长、各学院(系、研究所)院长(主任、所长)、分管科研工作相关负责人以及科研管理系统代表等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