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血脉百年赓续  思政学踔厉创新

——《中国现代史纲要》学融入建团百年主题纪实

 

发布时间:2022.05.11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史梦诗 浏览次数:

通讯员 陈泽宇 夏增民 虞诗婕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西十二楼N102教室,禹萌萌同学的声音格外洪亮,她从耳熟能详的语句切入,讲述着1935年12月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经济学院教师彭鹤翔在4月12日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的一幕。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百年华诞之际,彭鹤翔老师以翻转课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中国青年运动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高等教育的对象在青年,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要求,以纪念建团百年为契机,积极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深化青年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华科学子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立足学生主体,共话百年团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性格,同龄人之间兴趣和关注点往往具有相似性,学生给学生上课,更容易触碰心灵,达到同频共振。1919年“五四运动”中,青年人面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振臂高呼,1999年,青年人面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时的群情激愤,不同时代的青年都有同样的热血。“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纲要》课教学引入中国近现代史上青年们不懈奋斗的历史,让当代青年体悟到了历史中的青年昂扬激情。

 

课堂上,学生代表轮流走上讲台,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时间维度讲述着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贺夕纯同学从秦满荣志愿参军、邓稼先毅然回国等前辈英雄楷模的动人故事出发,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内涵的认识;陈晴晴同学以“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辈青年应该如何担当作为”等问题为引,启发了在场师生的共同思考;王海峰同学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接续奋斗事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体自觉是思政教育实现“全员育人”的重要路径。通过宣讲报告的方式对中国近现代青年运动史进行学习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悟,真正将思想理论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认同感与获得感,始终是《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思想引领进课堂 ,历史照亮新时代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是当代青年的精神指南。“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共青团才能团结带领青年前进,推动中国青年运动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站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建团百年与华中大建校七十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把建团百年和校庆主题融入课堂教学,持续推进党中央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进课堂,是新时代凝聚华科青年力量的势在必行,是立足政治大年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趁热打铁”。

 

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并对思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天下午,在东九楼B103教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社会学院教师朱江实时就将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他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从嘉兴红船上那批平均年龄仅仅28岁的青年人谈到“少共国际师”的传奇,从西北戈壁滩上隐姓埋名的十万青年大军讲到新冠肺炎疫情中新时代青年的砥砺前行。“需要热血的时代,便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朱江用生动的语言激励着在场的青年学子,“立足新时代,青年学生更应听党话、跟党走,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人的最好成绩!”

 

党的历史资政育人,党的思想掌舵定航。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青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时事政治与最新思想为指导,将学习党史与理解现实相联系,是《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线上师生共学“习”,拉满“五四”仪式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5月4日是专属于青年人的节日,也是激励青年人学习先辈精神、砥砺奋进的节日。5月3日,为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方芳以“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在纪念建团百年之际,如何更好地弘扬五四精神和参与这伟大的征程”为主题,利用课外时间组织班中的同学开展了一场“青年学‘习’说”线上讨论,在青年节前夕用思政教学给予青年学生节日仪式感。同学们踊跃发言,在线上进行分享讨论。马静苒同学认为,五四精神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号与仪式上,而应变成一种以精神引领实际行动的行为模式,华中大成长在国旗下,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青年学子应该接续前辈的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在时代的发展中绽放青春之花。向俊珲同学说,百年前,一群青年热血沸腾登上历史的舞台,掀起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百年后,他们的后辈蓄势待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我,我校青年学子有信心也有能力交出一份答卷,绿我涓滴,汇他千顷澄碧,成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曾鹏同学表示,华中大为新中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他为学校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学校发展打上新时代的烙印。

 

 

“课内+课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将思政教育从课堂拓展到课外,积极实践“全过程育人”的思政工作要求;“线上+线下”在推动思政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思想交流平台,“互联网+”理念下的主题讨论会是《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崭新尝试。

 

五四的火炬燃烧百年,初升的太阳照亮未来。建团百年为《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为青年自主深化思想政治认识架接了桥梁。“三全育人”的目标要求,思政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并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积极探索,努力追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强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模式从“独白式”向“对话式”转变;立足中国传统史学“以史为鉴”的现实作用,教学实践从课本向社会外延;紧跟时代潮流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教学理念从“输入性”向“探索性”发展。

 

《纲要》课程的教学改革赢得了师生一致好评。禹萌萌同学说:“通过参与汇报活动,我对共青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共青团在心中的印象从一个概念名词,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一件件鲜活的事。从汇报中得到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感觉收获满满。”方芳老师表示:“在纪念建团百年和七十校庆活动的大背景下,通过线上主题讨论,同学们砥砺了思想,提高了境界,交流了感情,对展现青春担当、践行青年使命的体会更加深刻,也对《纲要》课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的课外扩展表示了支持和欢迎。”

 

“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的呵护下,在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已然走过百年风雨。回首百年,无论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贞初心始终未变。“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办的大学,华中大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顺应历史使命与时代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以《纲要》思政课程为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旨,坚持将习总书记最新指示精神融入教学,不断推进教学创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百年华诞之际,全体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旨在推动我校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以史为鉴,踔厉奋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