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1966年10月出生,198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92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199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之后一直在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工作,目前任电信学院二级教授。
授之以渔,着力培养学习和科研能力
自1994年以来,马洪每年均承担电信学院本科专业基础课“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全程主讲任务。自2004年以来,他每年作为主讲教授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近代微波技术”(硕士一级学科基础课)、“场与路的新理论新技术选讲”(博士一级学科核心课)。2018年起,马洪为本科生开设了一门新的专业课——“微波电路CAA/CAD”。由于这些课程均没有合适的教材,马洪花了大量时间撰写讲义,并根据技术的发展演进对讲义内容进行修订和增补。使用自编讲义,既综合了相关教材和专业文献的长处,又将马洪长期以来的科研心得和认识贯穿其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触及专业前沿。
在课堂教学中,马洪积极尝试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查方式。“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马洪就探索课堂教学与贯穿全学期的分组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第一课时就公布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探索研究型题目,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问题和目标去学习理论知识。这样的改革提高了大家的学习主动性,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思维活力,收效良好。
针对疫情期间课程考试的特殊性,马洪在“微波电路CAA/CAD”课程的结业考试中,推行“一人一题、开卷作答”的考试方式,既有效避免了线上考试容易出现作弊交流的问题,又做到了考试内容源于课堂且有适当程度的综合和应用。这种做法,虽然出题和批改试卷的工作量都有很大增长,但切实改善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尽早地接触到真正的专业问题和需求,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避免了平庸、机械式的学习和考试。
搭建“舞台”,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马洪长期承担民口纵向和国防科研工作。2020年疫情期间,为保证项目研制工作按原定计划推进,他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制定完成了详尽的项目设计实现方案,保证了项目组成员于6月初返岗后即可开展有效工作。马洪承担的某背景型号预研项目,截至2021年初,已完成系统样机研制并在多个不同阵地开展了外场试验,验证了其中的硬件、信号与信息处理算法、软件等多项关键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获得军方认可。2020年6月,马洪牵头组织申报国家重大专项“引力波探测”中的“高精度多自由度位移传感方法与技术”项目。他提出多项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制定了一整套创新性极强的技术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前后历经五个月多轮次答辩,在与国内其他优势单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立项批复,成为学院迄今为止最大的民口纵向项目。这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培养提供了绝无仅有的研究条件。
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马洪倾尽心血,耐心、细心地向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每次外场试验,马洪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们。日常工作中,马洪几乎每天最早到实验室、最晚离开实验室并常年不辍。他对团队中每个青年教师、学生的状态、困难和工作细节了如指掌,从而对他们施行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与此同时,马洪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关,以尽心尽力的辅导、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徇私情的作风,坚守团队的学术底线。
管理育人,营造一心向学良好氛围
马洪承担着电子工程系系主任,以及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审议委员会委员的工作,积极为电子系的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评审、学科建设、系内重大事项评议评审、研究生论文审核和答辩评审等工作出谋划策,并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近年来,他在电子工程系内发起并推动研究生招生奖励指标的“业绩考核+业绩承诺双重心”竞争择优分配工作,通过个人申报、公开答辩等措施实现了奖励指标的平稳分配,并对此项工作的执行效果进行跟踪,按照“达标者指标保留、不达标者指标退出、退出指标合并进入下一年度奖励指标分配池”的办法来开展后续年度的研究生招生奖励指标的分配。
针对电信学院的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博士专业长期存在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偏低的问题,马洪带领电子系的全体老师积极想办法、出措施,经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后提出了一套优化本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招生与培养的办法和举措。与此同时,为配合上述工作取得实效,马洪与某上市企业高层积极沟通、深入交流,为上述专业争取了定向资助的“企业奖学金”。该奖学金是电信学院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企业设立奖学金,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启动评选工作。
近三十年执教生涯中,马洪始终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严于自律,率先垂范,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受学生敬佩的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