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赴红色教育基地坚定理想信念,融入乡村思考“真问题”,为基层医疗机构建言献策,走进企业探寻产学研创新模式……今年,华科大首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百余名教师分为15支队伍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感悟国家发展的强劲脉搏,体会民生的纷繁百态,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深耕实践育人沃土,为培育“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华科大人积蓄力量。
足迹
社会学院师生:融入乡村思考“真问题”
7月2日至9日,社会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前往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选取部分村落开展“描绘乡村振兴画卷,探析婚育家庭变迁”调研。团队与江陵县乡村振兴局、熊河镇政府沟通协商,共同制定调研方案。在荆干村,团队了解了蓬勃发展的机械化农业和化工产业。在新明村,种植大户向团队展示了系列大型农机设备,团队参观了百亩草坪基地和服装厂产业园区。在熊彭村,团队参观了万卉园和豇豆基地。在彭市村,团队参观了芦笋基地、猕猴桃大棚和航天育种成果转化种植园等。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查阅民族志等方式,团队对当地的社情民情和村史村情进行全面观察和深度探析。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深度剖析“返贫预警”
7 月 10 日至 17 日,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在临沧市临翔区、沧源县就“返贫预警”模型完善等专项工作展开调研。结合模型完善的实际需求和调研工作的需要,由 6 名教师、9 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分别前往乡镇进行入户访谈和产业走访等。在南美乡南美村、章驮乡邦福村调研期间,15人分为两组,分别与村委一线工作人员、村民、村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当地脱贫户的情况及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
体育学院教师:建言献策“美丽乡村”
7月20日至24日,体育学院教师团队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开展“村超”社会实践调查。在调研座谈中,榕江县文旅局和榕江县足协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榕江足球的发展历史。在榕江县月寨村,团队实地查看足球场,与队员进行交流,并举行足球赠予仪式。团队还走进“村超”现场,实地调研赛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围绕“村超”的形成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研讨。体育学院与当地有关部门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助力该地区青少年校园足球与“村超”的可持续发展。
教科院教师:聚焦数字化时代科教融汇
教科院教师团队通过学术研讨会、专家访谈、实地参观考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山东青岛、济南、江苏常州等多地开展以“数字化时代科教融汇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在“高等教育数字变革与院校研究专业化”学术研讨会上,团队成员在主论坛环节进行了主题报告。团队还前往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实地考察,围绕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开展、教育数字化建设等领域进行调研。
基础医学院教师:破解中药产业发展难题
7 月 24 日至 26 日,基础医学院教师团队以黄冈市浠水县中药产学研创新模式和中药产品二次开发为主题开展调研。团队与县政府举行见面会,参观走访县中医院、当地两家龙头企业。团队还来到田间地头,观摩种植基地,深入了解中药材的种植、晾晒和加工流程。座谈中,双方就中药剂型创新、扩大种植规模和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等问题展开研讨。
软件学院教师:做好科技创新“答题人”
8月3日至8日,软件学院组织教师赴深圳市高科技企业进行科研创新走访调研。在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公司,团队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方向和成绩。结合企业在科研项目选题、科技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双方就高校科研如何扮演好“答题人”展开探讨。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深挖企业的科研需求,深化以创新为导向的校企融合科技合作,激发产学研融合创新势能。团队还与腾讯游戏开发项目组意向签署了委托开发科研课题项目。
医管院教师:助力基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8 月 5 日,医管院教师团队走进雪域高原,深入西藏医改现场,以医保改革为杠杆,助力西藏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医管院专家会同DIP国家专家组成员组成DIP系统验收组,对拉萨市、日喀则市DIP系统进行实地验收,并在林芝市召开业务培训会。团队走访了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和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入了解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县域医共体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情况。团队还走进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扎雪乡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访谈一线医疗卫生工作者,围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问题为基层把脉问诊、问计问需。
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红色研学赋能爱国教育
7 月 12 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材料学院精密成形技术中心党支部5位教师党员带领材料加工第十三研究生党支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赴襄阳开展社会实践。师生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和萧楚女烈士纪念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开展座谈交流会。在“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孙红梅校友的讲解下,师生了解了工厂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三线建设和 50 年发展历史。师生参观了航空发动机修理车间和技术中心,学习先进企业创新模式,并与工厂负责人、校友召开座谈会,在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光电信息学院师生:探寻校企合作新模式
光电信息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奔赴多地进行创新培养实践调研。温州调研组在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开展实地参观,了解研究院发展历程和最前沿研究成果。武汉调研组带领学生分别前往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及武汉凌云光电公司等多家激光领域的龙头企业开展调研活动。青岛调研组前往山东青岛开展访企拓岗工作,先后前往海信集团和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与相关负责人就 行 业 发 展 、岗 位 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开展深入交流。
学者说
医管院院长姚岚教授:DIP 系统在西藏地区顺利施行,我注意到了建设 DIP 系统过程中所展现和需考虑的西藏特色。西藏突破医保改革关口的重点在于“人”,只有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在未来更顺利、有序地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落地实施。
教科院副院长张俊超教授:有些高教研究者热衷于研究政策热点,醉心于探讨理论高度,对实践难点、工作痛点疏于关注。社会科学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唯有加强对实践工作的关注,从中汲取养分,理论的生命力才能长青。
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王湘君教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做好返贫预警工作意义重大。乡村需要什么?乡村振兴要做什么?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丰富完善指标体系,努力把专业知识融入到基层实际应用中去。
光电信息学院朱广志教授:随着我国激光装备不断向高端产品跃升,我们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将大有所为。市场竞争在加剧,企业技术在不断更新,对激光的操控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熟练运用科学知识,精准调控这束神奇的光,助力我国高科技发展。
材料学院吴树森教授: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广阔的视野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基础医学院马嵘副教授:中医药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并且长盛不衰?答案就是创新。品牌创新可以依托于《伤寒总病论》进行品牌文化的挖掘;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灵活优惠的政策引进药学人才尤其是高端药学人才,为企业创新注入活力,或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开发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
体育学院张洁副教授:推进“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必须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制宜,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乡村振兴”受益在群众、主体是群众。它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呈现形式,而指向是共同的,那就是新时代农民不断追求的美好精神世界。
社会学院杨婷副教授:我们看到“新农村、新发展”,结识了“新农人、新榜样”,碰到了“新问题、新挑战”,收获了“新方案、新机遇”。走出校门、走进乡村,既是珍贵的生活体验,也是生动的田野课堂,为我们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更多生动案例和鲜活经验。
软件学院曹华副教授:高校科研和教学要从象牙塔走出去,我们要面向企业需求,争做企业科技发展的“答题人”。这样的机会很多,但如何把握是关键。如何建立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快速交流机制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这有助于高校科研力量更有效地投入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吕洪良副教授:作为教师,我们要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红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具有担当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在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
载于《华中科技大学周报》757期第四版
点击查看:http://hustxb.ihwrm.com/index/index/index.html?release_id=201761&paper_id=1105657
编辑:张雯怡 范千
图文由党委教师工作部及相关院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