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电气学院: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3.09.25

来源:电气学院 编辑:汪泉 浏览次数:

在暑期工作会上,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如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师资力量、创新培养体系、健全条件保障机制,参会师生进行了充分研讨。面对在传统的电气工程学科培养体系中,拔尖创新人才供给不足、服务国家战略不够精准等挑战,电气学院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以“明德-通识-专业-实践”四大板块为主体,以“铸价值之魂、重科学素养、强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出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通讯员 朱瑞东 陈功 包铭阳


9月19日下午,电气学院在电气大楼举行院系开学典礼,院长胡家兵寄语全体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鼓励他们以华科大电气学院学子为骄傲,争做国家建设性人才,争做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电气工程作为支撑国家能源安全的支柱学科,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精准服务碳中和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需要突破强电磁装备、关键元器件等系列“卡脖子”技术,并深入拓展新型电力系统理论、强电磁科学等基础性研究。在传统的电气工程学科培养体系中,面临着拔尖创新人才供给不足、服务国家战略不够精准等挑战。


近年来,电气学院在国家首批、第二批新工科项目等27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支持下,持续开展了电气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学院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以“明德-通识-专业-实践”四大板块为主体,以“铸价值之魂、重科学素养、强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电气专业创新人才荣誉学位培养体系。


铸价值之魂:构建思政教学体系


8月30日下午,电气学院党委书记张明面向2023级全体本科生开展“砥砺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早日站在党旗下”新生入学教育。张明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显中国力量”“伟大征程的历史启示”“华科大电气:与祖国同频共振和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四个章节展开主题分享,为学生们讲述了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过程,分享了伟大征程的历史启示,展望美好未来,为新生开展了大学第一堂思政课。


电气学院坚持在人才培养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价值引领与工程教育交融,培养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学院把凝练创新引领者的核心素养作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明德铸魂,厚植家国情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院立足“三全育人”,深化人才培养,结合专业特色坚持开展“班级成长工程”建设,构建“荣誉学位培养体系”。学院在思政领域积极探索,推出多项举措助力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


电气学院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明德铸魂主题党日活动


——构建本研一体的明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提升教师政治思想教育和育德意识,实现全过程思政教育协同共振;因课制宜分类推进,将家国情怀、创新创业、科学精神涵盖本科生、研究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


——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育,打造实践育人平台。聚焦卡脖子难题,导师言传身教,科研团队文化浸润,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激励研究生践行科技报国使命;选取社会时事热点,凝练实践主题,创建系列社会实践精品项目。


——以科技报国引领学风,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深挖科研育人元素,讲好华科大电气人科技报国感人故事,打造电燃梦想心向党微党课、华科大电气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楷模明德励志。


——塑造基层党组织特色品牌,引领使命担当。依托科研平台,师生共建科研型样板党支部,实现党建-科研-育人同向发力。如在武汉抗疫保卫战中坚持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营造师生精神家园;大力宣传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勇攀科技高峰,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院士领衔,专兼协同,充实建强思政队伍。三位院士、党员学术带头人、优秀研究生和院友37人任兼职辅导员,专兼共建学生的红色引路人;邀请心理教育等领域专家对专兼职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


重科学素养:精塑专业课程体系


电气学院坚持面向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重大需求,对接行业发展,系统梳理和规划改革电气专业核心知识。本科学生从第一学年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程,逐步深入到专业核心课程,再到自由发展课程。循序渐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


电气学院召开教学规划研讨会


作为全校唯一试点院系,学院率先全面修订2021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减量增质,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全面推进研究型教学改革。学院积极推进专业知识体系传承与创新,强化学科交叉,建构“专业边界可拓展”的柔性课程体系,在变化中适应未知挑战。


——强化数理和专业基础,构建新型电气科学工程课程体系。精心打造高等工程数学、现代电工理论、高等工程电磁场等14门一级学科基础课和17门二级学科基础课,夯实数理和专业基础。结合传统学科最新进展和新兴学科方向前沿,实现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协同发展。


——籍学科优势带动人才培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深化学科育人。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大平台”优势,以研导学、以学促研;通过“大团队、大项目”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


——加强质量督导,保障和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建立课程质量督导委员会,进行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全方位把关;实施学生评教和随堂听课的双向课程督导制度,迭代和优化教学质量。


2020年,电气学院电路理论、电力电子学和电磁场与波等3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电机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路理论、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等4门课程新增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电气学院通过工程训练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电气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跨界交叉融合,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院注重突破传统工科界定,主动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需求,为创新引领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强创新能力:创新实践育人体系


近年来,电气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在学院大力支持下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理念,以“创新引领、创造未来”为目标,多维度系统性培养主动创新意识、集成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潜能,初步建成的开放式、沉浸式、情景式工程实践教育平台成果。


电气学院团队荣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2022年3月)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院组织团队参与“挑战杯”“创青春”“求是杯”等系列赛事活动,在团队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七百余名电气学子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大赛等国际、国家和省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斩获各类奖项308个。


——学院积极参与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结合学科优势与特色,联系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开展“1+N”校企融通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拓宽育人阵地。并提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发展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拓展创新引领人才培育新路径,让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各方面得到显著发展。


——科产教协同,将国家级科研平台和优势企业项目及人力资源引入课程,重点打造综合性实践课程。自2016级实施,覆盖全体学生。新设《电气工程建模与仿真》《工程综合训练》课程,先后引入15家业界知名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开展数理建模分析和工程综合实训,提升学生工程集成创新意识和跨界整合能力。


——全面完善实践教学环境,营造“学生想创就能创,教师想改就能改”实践研究氛围和创新文化,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到了实验室平台化,实验环境人性化,实践平台多元化,创新教育制度化,完成了实践教学环境的创建;开展学生多维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研究,检验教学改革有效性。


——加强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积极开展“培养一流电气人才”调研,针对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积极性不高问题,以“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电网2022年共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联合研究院”为试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优势及资源,激发平台合作动力,加强专业硕博士人才培养工作。


undefined

与华为签署数字能源技术长期合作协议


电气学院以为祖国培养建设性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以探究性实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挑战未知的学术志趣,构建一体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多维度系统性培养主动创新意识、集成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潜能。学院坚持充分发挥学科底蕴深厚优势,创新科产教协同机制,实现优质科研资源向创新人才知识体系和培养体系的有效迁移。


近年来,电气学院的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充分认可。学院的专业课程和优秀教材辐射全国,工程综合训练、科研综合训练分别多年度入选中国高教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学院总结在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等方面经验,出版全国首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获人民日报、新华网等11家中央媒体报导,推广至全国23个省市多所高校。2023年7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电气学院“面向新工科的研究型大学电气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科)二等奖。


未来,电气学院继续以科学与工程教育范式融合创新为理念,力求在高原上铸高峰,进一步丰富工程教育与科学教育范式融合创新的理念,不断创新打造电气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持续探索并构建电气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华科大模式,努力培养基础拔尖和工程卓越的创新人才,为华科大电气工程学科及相关基础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