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祎 朱玉玲)11月3日至6日,由我校承办的第26届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年会暨第5届半导体青年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来自68所学校、78个单位的500余名青年才俊齐聚江城,探讨半导体前沿技术。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尤政致开幕辞,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党委书记陈英作大会讲话。副校长冯丹参加活动,开幕式由我校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主持。
尤政代表我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核心技术之一,半导体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华中科技大学以光电子、集成电路、通信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优势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同频共振,正持续加强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以期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陈英表示,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本次大会旨在搭建一个青年科技工作者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前沿技术的平台,进一步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在会议主论坛上,华为海思首席专家王志敏、北京大学沈波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杨银堂教授、南京大学施毅教授,航天科技九院赵元富研究员、东南大学黄庆安教授、长江存储首席技术官霍宗亮博士分别针对“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挑战与机遇”“氮化物半导体的大失配异质外延和缺陷控制”“先进工艺下模数转换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后摩尔时代的二维材料与信息器件”“航天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宇称-时间对称性MEMS”“三维时代闪存存储器发展展望”等七个主题作大会报告。
本次大会以“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的青年创新”为主题,汇聚了全国半导体和电子信息领域的青年精英力量,设置了青年学者沙龙、以及“半导体基础物理”“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与集成”“半导体传感器与智能微系统”“EDA与集成电路设计”“集成芯片和先进封装”“先进半导体存储器”等18个专题分论坛,邀请报告超300场。会议同期还组织了企业参访、闭门技术交流、半导体厂商展等活动。大会现场交流热烈、气氛活跃,与会专家学者积极互动,为学术合作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电子学会成立于1962年,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武汉市人才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光谷实验室、湖北江城实验室、湖北九峰山实验室、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湖北电子学会、光谷集成电路创新平台联盟等单位协办,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
我校集成电路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将半导体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以应用基础研究为立足点,注重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存储器、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智能微系统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今年6月,集成电路学院臧剑锋教授团队与附属协和医院姜晓兵教授团队创新性医工交叉联合成果登上Nature,该成果以“面向颅内生理监测的可注射超声传感器”为主题,从智能传感器方向为临床智能诊疗带来全新技术范式。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集成电路学院“声至压现”团队斩获金奖。团队针对ICU中的血压监测需求,研发了超声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仪,无需穿刺且耗材成本更低,穿戴在手腕桡动脉处即可工作,可以实时获取准确的桡动脉血压值。该成果还可扩展到心率、脉搏、血液流速和动脉硬化指数等心血管功能的长期实时数据分析功能,应用场景广阔。
我校集成电路学院始终坚持产教协同育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发展,瞄准行业产业需求,实行本科生培养“一生一芯片”“一生一项目”“一生一国赛”的“三个一”工程,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集成电路卓越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贡献着华科大力量。
我校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于2021年5月10日获教育部批复,目标是整合高校和产业优质资源,建设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形成集成电路工艺实训平台和设计实训平台的完善体系,加强对集成电路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升集成电路重点前沿方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同时促进华中地区相关高校及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教学实验中心面向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实验教学及科研训练,以认知实践课程为起点,培养学生兴趣,提升专业认同感;以专业基础实验为核心,强化专业课程理解;以综合性科研训练为进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科技竞赛为提升,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