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人翁的精神回报社会
发布时间:2004.09.12

来源:记者团 编辑: 浏览次数:

从2001年到2003年,我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先进单位。记者从校团委负责人处了解到,在继承这些优良的社会实践传统的基础上,近几年,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实践的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的增强。
特点之一:组织工作重心下移
近几年,校团委由全方面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为由校团委统一部署,各院系甚至班级具体组织。这位负责人解释道,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学校学生工作重心下移,要求给个院系、班级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学校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由团委组织集中、大型、全校性的社会实践显然不现实。
特点之二:重点团队数量增加
所谓“重点团队”,是指参加人数、投入资金等达到一定要求的社会实践团队。2001年,我校的重点团队仅有10个左右,2002年就迅速增加到50个。2003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非典”影响,也仍涌现了14支重点团队。因此,校团委计划今年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院系开展试点活动,组织“实践归来话感受”的主题报告会,推广优秀团队的经验。
特点之三:题材选择更加务实
前几年,暑期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义务支农支教和社会调查三点上。但近几年,各社会实践团队更加注重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为社会实践所在地群众开展社会服务。如今年电信系组织的“走进西部,情系国防”实践活动,就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同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
特点之四:时事敏感性增强
“落实科学发展观,宣讲农村政策,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振兴农村经济”,这是今年我校进行社会实践的四大主题,同时也是当下群众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可见,实践主题与时事的结合更加紧密,时事敏感性更强。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热点问题,有利于提高主观意识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
特点之五:地域选择向西部倾斜
2001年以前,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地大多选在东部沿海城市,或就近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活动。但近两年,去东部沿海,如大连、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队伍呈下降趋势,向西部,如四川、甘肃、贵州等地的队伍则明显呈上升趋势。如材料学院就连续几年去贵州省施秉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施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每位社会实践的学生甚至还要子代棉被。从东部沿海到西部,从大城市到乡村,这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