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15个“病联体”服务基层
发布时间:2019.05.28

来源:同济医院 编辑:张雯怡 浏览次数:

“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


——同济医院“病联体”服务基层掠影


  ■通讯员 蔡敏 记者 张雯怡


  “量血压、做记录,一天吃两次降压药。少吃盐,不吃腌菜、剩菜。”谈到控制血压,没什么文化的红安县七里坪镇熊家咀村55岁农妇刘凤桂颇有心得。这得益于上门义诊、随访的同济医院心内科汪道文教授的千叮万嘱。刘凤桂“听话”地坚持了半年,高血压数值趋近正常。


  刘凤桂是同济医院“心血管病联体”的受益者之一。该病联体由同济医院心内科团队引领建立。在病联体的诊疗格局下,基层的大病救治正悄然发生变化。


专家下村做后盾



  5月19日,汪道文和同事们又踏上了去红安县七里坪镇熊家咀村的行程,这是他们今年以来第四次开展防控高血压随访入户,所到之处村民们像见到亲人一样热情攀谈,汇报自己的控血压心得体会。为200多名村民测量血压,进行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与运动自我管理科普宣教,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到村民家中进行义诊……汪道文和同事们忙碌不停。


  曾经做过赤脚医生的汪道文始终关注着基层。“在农村的一些地方缺医少药,患者总是拖到不治不行了的时候才去治疗,既花钱又耽误病情,在基层这种现象很普遍。”患者对疾病尤其是危重疾病认知有限,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又很一般,他对此深有感触:“以疾病为纽带,专家自上而下,由科研到临床,带动基层凝聚合力,才能真正实施精准有效疾病防治。”为此,汪道文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党员医生们下基层。周末分赴到各市州义诊,已成为团队的常态。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省17个市州。


  2015年,汪道文带领心内科团队,以高血压、暴发性心肌炎等心血管重大疑难疾病基础和临床科研为纽带,建立起涵盖湖北及周边300家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病联体”。这是湖北省第一个针对某类疾病而建起的分级诊疗载体,通过基层医生临床培训、高血压大数据管理跟踪、乡村(社区)入户筛查等形式,带动基层心血管医护人员提升认知、干预治疗、预防疾病。


  在大冶、红安48个村试点,对3416名高血压患者实行点对点干预,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提升;运用“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使病联体内医疗机构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死亡率降至10%以下……这个没有行政命令推动,却来自临床一线迫切需求的病联体,显示出蓬勃生机,在短短4年里,已经收集整理9万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动态跟踪数据。


  2018年3月,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启高血压防治项目,从社区到农村,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到基层。高血压项目负责人赵春霞教授介绍说,该项目主要是针对上下层级医疗资源的不均,以及基层百姓缺医少药,让高危病人不要游离在有效救治。”


  该项目为“心血管病联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展近一年来,心内科团队走遍黄石市28个乡村和红安县19个乡村,对6694位居民进行血压筛查,并建立了高血压慢病大数据管理跟踪平台。同时他们通过对23位村医临床培训,加强了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通过定时定期随访管理,有效将高血压家庭点对点管理起来,推进全民健康工作开展,有效改善就医体验。


  有了同济专家做后盾,熊家咀村村医程保波说,公共卫生服务比以前好做了,村民们“医从性”有提高,近半年没发生村民中风。在大冶市还地桥镇,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心血管病联体”针对高垴村103位高血压村民实施干预,40岁以上者血压控制达标率达53.26%。


让基层医院“强起来”


  “一名男性患者持续胸痛一小时,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梗!”5月15日凌晨4时40分,红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曹医生通过“同济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发出一条紧急求助信息,并附上患者心电图图片。几秒钟后,他收到同济医院心内科值班医生回复:“立即转运,先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给予肝素静脉注射,我们手术团队准备就绪。”两小时后,病人到达同济医院。医生从病人的冠状动脉里吸出大量血栓,鲜红的血液再度在动脉里汩汩流动,患者得救了。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较量。心血管病发病急、诊断复杂、危重转诊多,从基层患者发病,到转运至同济医院,至少也要1个小时以上,汪道文强调:“必须将优势医疗资源前移,指导其抢救的全过程。”


  “反映速度如果能再快一些,那么也许就能拯救更多的生命。”虽然有了病联体,但如何让它进一步“提速”让汪道文念念不忘。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个遗憾。2015年5月,鄂东某县一居民突患感冒,高烧、胸闷、气促骤然来袭。经县、市两级医院竭力救治仍无改善,当地医生紧急联系汪道文。汪道文判断极有可能是暴发性心肌炎,要求当地医生马上把患者转到同济医院来,一刻也不要耽误。然而,还未等到转院,患者就去世了。


  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2013年,在汪道文的建议下,同济医院心内科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短短数年,吸纳了483名医生加入该群,涵盖省内几十个县市的心内科、急诊科,发布信息、转诊患者、远程交流救治方案,与同济零距离。这个一端连着优质医疗,另一端通达全省的系统,平均每天让3名至5名患者成功逃离死亡线。


  每时每刻,同济医院心内科都会有一位值班医生保持24小时在线,回复群内消息。与此同时,还设立呼救电话,全天候、无盲区。作为这个病联体塔尖的同济医院心内科,还有一项铁律,所有转诊至此的病人必须接收,因为一旦推诿,患者生命就可能戛然而止。


  除了促进诊疗“提速”,与基层医院多种方式的交流还有助于它们“强起来”。在病联体框架内,处于神经末梢的基层医疗还显得非常羸弱。汪道文直言,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薄弱,许多常规检查、诊治手段跟不上,人才引进、成长通道不足。“如果不能形成两端同频共振,这个医联体迟早会坍塌。”



  为此,同济“心血管病联体”连续12年举办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为每届参会的1000多名省内医生传播前沿新知;同济心内科团队每月到基层医院开展义诊、教学查房;在恩施、十堰山区等地的村卫生室,手把手培训乡村医生。


  多措并举,变输血为造血,只为帮助基层医院“强起来”。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吴菁介绍说,医院以“培育一批专科、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批科研、产生一批成果、打造一个三甲”为目标的基层医联体建设,能放大国家级优质资源优势,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改变百姓动不动就去城市大医院的就医模式,让更多患者受益。


  

  “心血管病联体”只是同济医院关注基层医疗,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个缩影。目前以肝病、宫颈癌、胸痛、高血压等重大疑难疾病为纽带,医院已建立起15个专科“病联体”。“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院长王伟说,他们正与各级医疗机构补位发展,实现重大疾病科研临床突破、创新,以及基层专病救治能力的双赢,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在密织起一道庞大的健康守护网。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