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院邀海德堡大学教授做客明辨大讲堂
发布时间:2017.05.04

来源:社会学院 编辑:刘坚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彭丽)4月27日,社会学院举办第十一期明辨大讲堂,邀请社会学家、德国海德堡大学荣休社会学教授沃尔夫冈·施鲁赫特,与师生分享对社会学家韦伯的演讲《以学术为业》的见解。


  施鲁赫特教授介绍,《以学术为业》是韦伯在1917年11月9日所作,当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德国大学里的年轻一代普遍感到困惑:成为一名职业人意味着什么?韦伯希望通过演讲激励有志于学术的年轻一代,为其廓清道路。在演讲中,韦伯从外部条件入手,将德国和美国的教育体系作为两种极端的例子进行比较,总结了当时德国教育体系转型的特点,并指出转变给年轻学者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施鲁赫特教授指出:韦伯认为,我们需要将学术作为一种天职,即使这种“奇怪的兴奋”会被局外人所嘲笑。韦伯还比较了将科学作为天职与将政治和艺术作为天职的区别。施鲁赫特教授介绍,与政治家相比,科学家要避免自己有价值判断;与艺术家相比,科学家约束于进步的过程,这意味着科学家所获得的成就不会永远持续,而真正的科学家是希望被人超越的。


  韦伯有一句名言:“科学推动着世界的祛魅。”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未知和神秘的力量,原则上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知晓一切。施鲁赫特教授解释,现代科学是一个与其他价值领域作斗争的价值领域之一,而这种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且现代科学只是其中的一个价值领域而已。


  “在上帝和这些神的斗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科学,而是命运。”对于韦伯的这一结论,施鲁赫特介绍,韦伯是从巫术性的多神论到伦理性的一神论,再到祛魅的多神论。而韦伯认为现代科学贡献有限的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是基于假设和概念以及理性的实验之上的,只能生产出有条有理的、可控制可批判的知识,因此现代科学必须要有责任感,且要更加清明,即对自己更加了解。


  施鲁赫特教授介绍,《以学术为业》出版后,受到很多批评。在当时的环境下,大家更需要的是一种价值判断。他指出,韦伯一百年前提出的三种趋势:美国化、专业化、经济化今日已成现实,这三种趋势的实现也使得小科学走到了大科学。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