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夏静讲述“深度报道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1.04.15

来源:新闻学院 编辑:罗祎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苗)4月14日,“光明课堂”第二课在东九教学楼D314教室开讲。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夏静教授讲述“深度报道的几点思考”,欧阳明老师主持课堂,院党委副书记李彬彬、新闻系主任闫隽、顾建明老师来到课堂与同学们一起听课。



课堂上,夏静首先介绍了光明日报的发展历程。创刊以来,光明日报得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作为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始终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守正创新、全媒体传播格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至今已有72年发展历史。


“深度报道包括命题作文与策划选题两种形式。”夏静从思考、思路、思维、思想这四个方面着手,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写深度报道的体会。


策划选题形式的深度报道如何写?夏静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六院士同上一门课》为例,介绍自己在写作这篇人物深度报道时的心得。这篇报道用新闻现场切入主题,讲述六位院士用绝活让讲台变成舞台,以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展现了院士们身先垂范的名师风范,通过描写鲜活的课堂现场,报道也变得生动。文章的深度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来自于作者对院士们长达十几年的“跟踪式”观察。


谈到命题作文形式的深度报道写作时,夏静结合《禹寸陶分思想不停——新春拜访冯天瑜、刘道玉、章开沅三位先生走笔》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了自己采访名家的故事。这篇报道出自光明日报“新春访名家”栏目,是典型的命题作文形式,报道的标题灵感来源于受访者家中的一副对联,文章含有不少关于三位名家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夏静认为深度报道并不拘泥于一种特定形式,特写与散文也可以写出深度。通过讲述三位名家值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的故事,夏静呼吁同学们像前辈学习,珍惜韶华,谱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课堂上,夏静还例举了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秦开美、诗人余光中的新闻报道,向大家介绍了突发性事件深度报道的写作经验,强调人物的语言、外形、举止描写可以为文章增添现场感,同学们也进一步丰富了对人物深度报道的认识。



通讯员 操一铭 摄


在课堂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针对“如何处理深度报道的时效性与故事性”这一问题,夏静认为这取决于作者自身的素质,并建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练习新闻写作,培养灵活处理时效性与故事性二者关系的能力。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夏静首先要求同学们作为新闻人要有担当和社会责任,然后从讲述中国真实故事、建立话语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