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健康研究所举办第一届“1+X”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1.07.06

来源:生殖健康研究所 编辑:汪泉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缓 桂以倩)7月3日上午,生殖健康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1+X”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医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通讯员 陈媛瑶 摄


生殖健康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田德生致论坛开幕辞,他代表生殖健康研究所向全体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对筹办本次论坛的老师和学生表示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他表示,本次论坛是生殖健康研究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聚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解决“卡脖子难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论坛立足生殖医学,注重学科交叉,将为青年才俊搭建思想与学术交流的平台,围绕生殖健康、生命科学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前沿及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探讨和交流,一起拓展学术视野,共同分享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


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年轻学者,包括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彭政鑫博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徐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院的吴丹雅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杨洋博士后,以及生殖健康研究所刘宇博士、颜贝博士、李娜博士、周淑敏硕士8位研究生,为生殖健康研究所的师生和参加生殖健康研究所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学员奉献了精彩的学术盛宴,让师生们能够与生殖健康相关领域的青年才俊进行近距离的学术交流。


杨洋博士后以线上的方式作了题为《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从简单到复杂》的首场报告,杨洋同学从简单变异和复杂变异引出变异与疾病的相关性出发,文献、生信等多轮分析找到结直肠癌中基因变异的潜在位点,并将其作为靶标,构建载体等进一步验证假设,最后分享了体细胞受外源性及内源性因素影响发生结构变异的致病机制。


彭政鑫博士分享了发表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关于YAP相分离的前沿成果,作了题为《Interferon-γ induces tumor resistance to anti-PD-1 immunotherapy by promoting YAP phase separation》的学术报告。彭政鑫同学及其组员的研究揭示了YAP通过其核相分离介导了IFN-γ的促肿瘤效应,提示针对YAP靶点的药物可能在未来与抗PD-1药物联合应用用于治疗肿瘤及YAP作为肿瘤预后的标志的可能性。


徐煦博士介绍了其所在课题组近期的研究,作了题为《SPATA33是生殖系线粒体自噬中货物选择性的自噬中介因子》,从介绍自噬类型开始,分享了锁定SPATA33在自噬中的作用并验证的过程。


吴丹雅博士介绍了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染色质三维结构的重建,从体细胞核移植以及应用引入,接着比较了受精胚胎与体细胞重编程胚胎的三维结构,最后提出假设即通过将体细胞三维结构变松散可提高重编程效率。


刘宇博士分享了人卵泡液外泌体miRNA在卵巢衰老中的调控作用,李娜博士介绍了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探索和CFIM复合体对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作用,颜贝博士讲述了一种基于核酸探针精子DNA断裂点数目荧光检测方法的研发及应用,周淑敏硕士分享了UHRF1在精原干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生殖健康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廖爱华教授,党委副书记田德生,学校动物中心主任袁水桥教授,各研究团队负责人、德育导师和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由生殖健康研究所李怀标副教授、田雨和康雅菲同学主持。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