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朱羽欣)6月17日上午,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基于央地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项目启动会暨建设工作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同时举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指委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郭肇明,我校党委副书记马建辉参加会议。
马建辉在致辞中指出,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刘志学教授主持申报获批的“基于央地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是由华中科技大学物流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牵头,联合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6个物流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组成。7所高校分布在长江上、中和下游,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国家重大战略,既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有行业特色高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项目团队能够依托7所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实现优势互补,探索“智能+”时代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标准、建设路径和运行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智慧课堂助推物流管理专业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建成物流管理一流专业教育教学全国示范平台。
黄有方对虚拟教研室建设进行解读。他指出,“虚拟”二字涵盖三个方面:一是“时代性”,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步迈进的背景下,资源共享成为大势所趋,加强教师培训成为当务之急;二是“创新性”,虚拟教研室应聚焦于跨学校、跨领域的交流,充分利用其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实现创新发展;三是“绩效”,作为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基于央地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承担着示范、引领的重大责任,要做出成绩,发挥标杆作用。黄有方希望,虚拟教研室不仅要形成自己的显著特色,而且要以点带面,真正建成全国的示范性平台。
郭肇明着重对虚拟教研室建设提出建议。要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的网络化、智能化,人才是关键,各大院校应主动适应新一轮的技术挑战,积极培养智慧物流人才队伍;要关注绿色发展,在能源约束与环境治理的双重压力下,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实现“双碳”目标,这也是物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要服务于产业,打造产学研用新型平台,与行业企业多个主体合作,跨区域、跨领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注重教学与教师队伍的共同成长;要提高站位,充分发挥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各自优势,打造一流标杆物流管理专业。郭肇明希望基于央地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能够建出水平,建出特色,越办越好。
本科生院副院长柯昌剑宣读立项通知,重点强调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四个方面的建设任务,以及做好安全防控工作、建立进展报告制度、构建交流共享机制等三个方面的质量监测。
管理学院院长杨治表示,刘志学教授主持申报获批的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是我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新突破,也是新文科建设的新突破。虚拟教研室的成立对于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院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将统筹校内外资源,全力支持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学院坚持需求导向,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发挥学科优势,融合央地资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刘志学从虚拟教研室的基本情况、建设机制、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建设特色和预期建设成果等六方面对基于央地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方案进行全方位介绍。虚拟教研室以建成教学改革先行先试创新平台、课程思政与物流管理的融合平台、物流管理一流专业教育教学示范平台等为建设目标,通过建立物流管理专业联合教学团队、建成常态化教师培训基地、联合制定共性与个性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等方式,最终建成以“央地融合,一流标杆;交叉协作,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智慧教学;由点到面,示范推广”为特色的卓越教研室。
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研讨会环节由刘志学主持。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龚英、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冷凯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于波、上海海事大学运输管理学院院长沙梅、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李文锋、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副院长冉文学分别介绍各自院校的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并从多个角度积极建言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
副院长王海军在总结中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表示感谢。他表示,本项目旨在融合与共享中央部属和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优质教学资源,合力引领教学研究和实践,有力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学院将尽全力给予刘志学教授及团队支持,保证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目标成功实现。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胡艳华主持会议。共同参与申报虚拟教研室建设的7所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