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名家讲座暨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参赛作品展示点评会举办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新闻学院 编辑:罗祎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昱时)“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传递一段段永不消逝的声音!”6月20日下午,随着播主2001班同学饱含深情的诵读,播音主持名家讲座暨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参赛作品展示点评会在新闻学院一楼演播大厅拉开帷幕。湖北广播电视台编委会委员、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原楚天广播电台常务副台长石青担任主讲人及点评嘉宾。


展示的作品中既有《桂梅赞:献给时代楷模张桂梅》《黄文秀,她“请假”了》等回顾“时代楷模”先进事迹,表现无私敬业的奉献精神;也有《永不消逝的声音》《战地日记》等作品歌颂致敬那些为党和人民牺牲的革命先烈;还有《海棠花祭》《与妻书》等作品深情缅怀先辈们的真挚爱情和革命情谊。


朗诵作品《永不消逝的声音》

 

朗诵作品《与妻书》


随后的点评环节,石青对同学们的舞台表现表示肯定。他说这是一场出色的朗诵会,11个作品都有着丰富的声音色彩,堪称“五彩斑斓”。朗诵时同学们,语音面貌积极向上,听感、观感良好。同时,石青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加注意作品体裁,避免“同质化”。


石青作点评


石青还重点提到了两个作品,一个是张若邻、余昊朗诵的《永不消逝的声音》,另一个是张钲坤、易姣霞朗诵的《战地日记》。他说,这两组同学的朗诵语言有目的性、逻辑性,内容和情感结合好,声音有层次、有变化,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朗诵作品《战地日记》


在结束点评后,石青带来了题为“永保开放的专业认知状态”的讲座。他首先回顾了播音发展的历史,从不同时代不同播音员的声音特点进行分析,鼓励同学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模仿,要研究、掌握它们合理的、精华的部分,体现播音的时代感。他补充道,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现在,更要保持开放的专业认知。


石青认为,把握住“广博”“深邃”和扎实的基本功,就能“万变不离其宗”,有着专业的播音素养。他分享自己过去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学习经历,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例子,分析播音员楷模夏青老师对“暖”和“寒”的内容理解和朗诵时的对比处理。


石青分享了从有声语言表达方面去挖掘更丰富的表达状态的路径,“逆流而上,探寻汉语语音之美”。他从单音节字和双音节词、平仄声调、“四呼”三个方面,以杜甫诗词、对联、《登鹳雀楼》为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述如何体会语音之美,如何把诗词本来的美诵读出来。石青现场示范,诵读《登鹳雀楼》,他在诗词中加入“入”声调,让同学们体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美感。


第二条路径是“沧海横流,做媒体融合的弄潮儿”。石青提到自己在处理《蜀道难》时有着与他人不同的朗诵方式,他深切体悟诗人李白的精神情感,同时融入自己听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感悟,发现之间的关联性,并产生对《蜀道难》的新理解。最后,石青深切吟诵《蜀道难》全文,引发全场热烈的掌声。


互动问答环节,石青用自己的经历,解答了“如何在控制字音准确时又能兼顾情感表达”的问题。他说,每一次的朗诵都要用心血去“再创造”,绝对不能敷衍了事。要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葆开放的专业认知状态,提高自己的专业深度和广度。


最后,新闻学院副教授、播主2001班班主任龚超对石青的点评、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用“博大精深”概括了石青老师的讲座,即揭示人文思想与艺术规律的博大和探索有声语言创作表达手段的精深。他希望同学们用心体味石青老师浓缩在讲课里几十年厚积而薄发的智慧结晶和艺术经验。


通讯员 张昱时 张一诺 张钲坤 摄


此次活动,是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华中科技大学共建项目“以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为导向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项目培育与实施”支持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引导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提升专业认知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