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孙永明教授实现稳定锂金属电池负极
发布时间:2022.11.02

来源: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编辑:汪泉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金属锂比容量高(3860 mAh g-1)、工作电位低(与标准氢电极相比为-3.04 V),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高比能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然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由于金属锂高的反应活性及充放电过程中大的体积变化,金属锂负极与电解液持续发生副反应,造成活性锂和电解液的不断消耗,并伴随着锂枝晶和死锂的形成及电极的粉化。研究表明在金属锂负极表面构筑氟化界面能有效抑制电极/电解液之间的反应,进而提高金属锂负极的电化学稳定性,助力实现稳定的高比能锂金属电池。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富氟化锂(LiF)锂金属复合负极,揭示了LiF溶解-再沉淀的Li金属界面保护机制,动态构筑了稳定致密的金属锂氟化界面,实现了薄锂金属负极的长循环寿命和高库伦效率。所实现的氟化界面不仅能抑制电极与电解液的副反应,还能促使金属锂在电极表面发生平面沉积行为,实现了稳定的电极结构,提升了金属锂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该种构筑稳定氟化界面机制在概念上不同于所报道的其他机制(图1a)。利用了氟化锡(SnF2)与金属Li之间的自发反应,通过将二者反复机械糅合,制备出Li/Li22Sn5/LiF复合锂金属负极。LiF超细纳米颗粒在该电极中均匀分布。LiF微溶于碳酸酯类电解液溶剂(例如碳酸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其溶解-沉淀平衡能使在金属锂活性表面动态析出,帮助构筑富含LiF 的固态电解质界面层(SEI)。此外,复合电极中高离子/电子导电率的Li22Sn5合金骨架,有助于加快载流子的传输,抑制锂枝晶的形成。所制备的Li/Li22Sn5/LiF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mA cm-2和1 mAh cm-2的条件下,Li/Li22Sn5/LiF复合电极在碳酸酯电解液中50次循环的平均库仑效率高达99.2%,而在相同测试条件下纯Li电极仅为96%。在1 mA cm-2和2 mAh cm-2条件下,Li/Li22Sn5/LiF对称电池的循环寿命超过1600小时,远远高于纯Li电极的300小时。使用超薄厚度(80 μm)的复合负极匹配面容量为4.0 mAh cm-2的LiCoO2正极组装了低负极活性物质面容量/正极活性物质面容量(N/P比为2:1,)的全电池,在0.5 C充放电倍率和宽的工作电压(2.8-4.5 V)区间内展现出高的容量保持率(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1.1%)。



图 1. (a) LiF溶解-再沉淀机制构筑氟化界面提升Li/Li22Sn5/LiF 复合电极循环稳定性示意图;(b) 纯Li电极循环示意图;(c) Li/Li22Sn5/LiF和纯Li电极的平均库伦效率测试曲线,插图为50 µm复合电极的光学照片;(d) Li/Li22Sn5/LiF和纯Li电极平均库伦效率和成核过电位对比;(e) Li/Li22Sn5/LiF和 (f) 纯Li电极表面锂沉积SEM图。



图 2. (a) Li/Li22Sn5/LiF和 (b) 纯Li电极对称电池在60 ℃静置不同时间的Nyquist曲线;(c) Li/Li22Sn5/LiF和 (d) 纯Li样品在60 ℃静置14天的SEM对比图;(e) Li/Li22Sn5/LiF和 (f) 纯Li电极对称软包电池在60 ℃静置不同时间的超声成像图;(g) Li/Li22Sn5/LiF和 (h) 纯Li电极对称软包电池在60 ℃静置静置14天后的光学照片。


相关研究以Locking Active Li Metal through Localized Redistribution of Fluoride Enabling Stable Li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207310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