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本特优生电子年鉴诞生记
发布时间:2015.04.08

来源:记者团 编辑:刘坚 浏览次数:

  ■记者团 见习记者 陈心羽


  “敢想敢为,精英意识,科研大牛,学术大神,意气风发……”3月16日,封面上印有这些关键词的《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特优生年鉴》(简称《年鉴》)于线上推出,短短几小时后下载量就已突破200。这是我校首本特优生电子年鉴,从选拔制度到各大事件,从诉说感悟到传授经验,记录了2014届启明学院特优生们的成长轨迹。


  2014年初,在2013届特优生联合会第一次见面会上,法学院2010级本科生郑欣嘉提出:“人才成长需要一个相对长的周期,我们是不是可以建立人才培养跟踪档案,摸索人才成长的模式?”启明学院副院长刘玉受到启发,当场萌生了制作年鉴记录特优生成长轨迹的念头。


  一番讨论和规划后,年鉴的制作工作于2014年11月步入正轨。制作团队分为资料组、设计组、外联组和文编组共4个小组,小组成员均为特优生志愿者。 2012级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周琦担任年鉴企划总负责人。


  由于没有经验可供参考,制作团队遇到了很多问题,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院系,空闲时间也难以协调。资料组组长、光电信息学院2012级本科生王震回忆道:“当时文编组对呈交的资料有格式要求,按规定格式仅整理所有资料花了整整一个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个月的精心打磨,近200页的《年鉴》最终按照预期上线。


  《年鉴》主体分为6个板块,图文并茂地还原了特优生们2014年每一个值得纪念的瞬间,有与香港科技大学师生的精彩互动,有雅思托福大神的经验交流沙龙,还有赴湖北省美术馆观巴山父女画展的艺术盛宴,每一次意义丰富的活动都是对特优生们成长的历练。


  此外,《年鉴》还收录了8位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特优生的个人感悟及2位优秀特优生的平台文章。而在最后的通讯录部分里,每一位特优生的照片连同基本情况介绍也一一呈现于文档中。


  “从收集资料到编辑整理,从排版设计到最后的校对,甚至对首行缩进毫米数及段前段后间距也仔细斟酌,都由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完成。这是一群有责任心的学霸!”启明学院2014级本科特优生联合会负责人徐向明如此感慨。


  化学与化工学院2012级特优生林龙说:“《年鉴》既承载了特优们这一年的经历,也连接着大家的未来。通讯录为所有特优生们汇聚了优质的人脉。希望年鉴能一年年传承下去,形成一种文化,一种标志。”土木学院2011级特优生李伯维认为,《年鉴》的意义不仅是一个总结回顾,更是一个纪念,一个属于特优生的珍贵记忆,更加激励着大家前行。


  虽然《年鉴》很受欢迎,但负责启明学院特优生项目的刘艳红老师表示不会发行纸质版,现有的5本彩色打印版仅作留存展览和赠送用。“纸质出版物浪费纸张,过度使用纸张也是破坏环境的来源之一,未来要作为国家栋梁的特优生们,更应该以低碳环保为己任。”刘艳红如是说。


  特优生培养制度在我校已经实施20多年,是学校授予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的最高荣誉之一。学校每年从二年级、三年级在读本科生中选拔两个年级学生总数的1%左右的学生进行特优生培养。特优生培养期为两年,学校为特优生配备专业导师,对特优生实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