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深谈莫言与村上的同与不同
发布时间:2014.11.30

来源:记者团 编辑:王思远 见习编辑 李蓓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常少华)“中国的莫言和日本的村上春树同时出现在亚洲文坛,这两座并立的高峰,毫无疑问标志着亚洲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声望与高度。”11月28日,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名翻译林少华先生做客我校2016期人文讲座,与学子深谈莫言与村上春树的同与不同。


    “莫言作品以糅合世界性的浓重本土性为特色,村上作品则几乎以淹没本土性的鲜明世界性为表征。”林少华说,谈起二者的不同,林少华总结了三点,首先二者的写作的题材存在着差别,莫言是农村题材作家,而村上是浑身威士忌味的城里人。这也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莫言植根于故乡山的泥土地,生于农民家庭使他一贯倾听大地的喘息,而村上则是在有寺院僧侣背景的中产阶级家庭长大,游走在东京大都会,自由是他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核心。


    同时,二人虽然都喜欢读书,莫言看的大多是《三国》、《水浒》等中国古典名著和《林海雪原》、《三家巷》等中国现当代小说,村上则是看美国现当代作品和多卷本的世界历史,甚至包括资本论在内的好几本马恩全集。“这导致莫言作品更有本土性、民族性,而村上作品更有普世性或世界性。”


   “这也使得二者在文体,也就是语言风格、行文方面有明显差异,村上文体多少带有英文翻译腔和西方绅士气,而莫言的文体粗犷凌厉,具有荒原气息和草莽精神。”林少华总结道


    除了不同,林少华也在总结两人在语言风格、文体风格、创作取向等等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二人众多的相似点,林少华评价二人是同时潜心于文学的“孤独者”。


    林少华认为二人拥有相似的善恶观,“在善恶之间、美丑之间、爱恨之间,应该有一个模糊地带”,而莫言和村上都在这个模糊地带中挖掘小说的深度,他们都认为善恶是相对的概念。


    同时,二人都非常注重个体的生命体验。莫言在领取诺贝尔奖时曾说,“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而在村上的作品中,个体自由是之于村上最为优先考虑的选项。他认为,莫言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个体生命,而村上在创作中也一直以极为个人化的文体、个人化的方向追求极为个人化的主题。


另外,二人的作品都富有东方神秘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在林少华看来,将莫言的诺奖评语“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用在村上身上也未尝不可,在《奇鸟行状录》中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村上宣扬了六道轮回中的生死轮回,尽管他和莫言处理题材的方式完全不同,但“采用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及其带有的神秘性却不谋而合”。


    对于林少华来说,翻译也是一种表达。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会“更注重对文字、意境、语意的审美要求”,也会追求更美更真实的表达方式。“我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很享受。”林少华最后说。


链接:林少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校教授,村上春树的“御用翻译”,世界上翻译村上作品数量最多,时间最长,受众最多的译者,著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第41卷、村上春树文集及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名家作品90余种,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外国文艺》编委、《日语学习与研究编委》。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