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实践”协会:爱是延续的密码
发布时间:2014.10.28

来源:记者团 编辑:徐慧冬 王思远 梁文馨 浏览次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记者团 见习记者 夏梦

   

    “加入团队是我做过最正确的事。”回想两年的大学生活,数学系12级的刘宇轩感触颇深。。 他口中的团队,是“科学精神与实践”协会。该协会成立于2005年6月。迄今为止,协会已邀请了近百名不同领域的“大师”,成功举办了200余期专题讲座。作为副主席之一的刘宇轩说:“在这里,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零距离接触大师


    “能零距离感受大师风范是参加协会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刘宇轩向记者介绍。很多同学对这个讲座都存在误解。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多以学术问题为主,相对人文讲座,会枯燥很多。因此常常只有70%的 “上座率”。但事实并非如此。


    “讲座主题以科学精神为主,但主讲的院士常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如,无机化学家江雷院士在讲座中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坚持“早餐吃好”的重要性;生物物理学家施蕴渝院士介绍自己坚持跑步十多年的真情体验,鼓励同学们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增加“革命本钱”;天体物理学家陆埮院士回顾与自己接触多年的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生平与成就,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在同大师们的零距离接触中,许多同学都收获了人生经验与智慧。


    刘宇轩说,大二时从光电系转入了数学系,就是在一次同大师亲切“互动”中,激发了“骨子”对数学的热爱。“能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真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他们的博学、睿智、谦逊、幽默和平易近人,一定让你受益终身,我喜欢这种奇妙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是铭记历史


    协会另一位副主席尹洪涛认为:“我们的工作是铭记历史。”研一就加入协会的他,如今已经研三。


    在尹洪涛看来,院士们大多年过古稀,但他们的人生智慧和在研究领域的经验却是十分宝贵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大师们提供一个分享经验的平台,记录下他们的智慧,以飨后人。”为此,协会对每期讲座都做了录像,并妥善留存。


    “2014年的4月,清华大学传来了沈德忠院士不幸离世的噩耗。我们在难过惋惜之余,感到很庆幸当初能记录下2012年9月沈德忠院士的讲座。时至今日,对他讲授的画面我依然记忆犹新。”负责那次讲座组织工作的刘宇轩说。值得高兴的是,协会正准备将200余期的讲座内容整理成书,准备出版。目前协会正在向院士征求版权许可。


爱是延续的密码


    在这样一个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协会,成员之间充满了爱。这让成员们找到了归属感。


    协会每年组织两三次实践行活动。活动通常在寒暑假举行,历时一周左右。成员们赴北京、上海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拜访院士。“除了能当面拜访院士,聆听大师教诲。实践行还让成员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成为“知己”。尹洪涛介绍:“我和轩仔(刘宇轩)就是在去上海的实践行过程中,逐渐熟悉,成为知心朋友的。”


    据介绍,实践行后的汇报会是协会气氛最欢乐的活动之一。除了汇报院士拜访的成果,同学们还会汇报自己一路游玩的趣事,展示各种美图趣图,分享成员们从外地带回的美食。整个汇报会都十分轻松与快乐。团队每周日都预订了羽毛球场地给成员切磋球艺,每个月都会给同学过生日,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到关怀与温暖。每一位离开的骨干成员都会收到一本制作精美的相册,让会员之间的记忆永远保存。


    前实施部部长罗岸回忆:“有位协会的老成员周济去新加坡留学,在与我的交谈中,回忆起协会十分感慨,特别是看到相册中的一张部门篮球比赛的照片,更是让他觉得,自己从未离开过SSP(‘科学精神与实践’协会)这个大家庭。”

   

    “认真只能把事情最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是协会多年以来口口相传的信条。协会成员们齐心协力确保每一场讲座“零失误”,使讲座的组织水平与院士们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相得益彰。


    “优良的传统和友爱的氛围将在一届又一届协会成员中薪火相传。”尹洪涛代表协会全体成员发出了邀请。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