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专家吴季松论科学思维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4.06.21

来源:记者团 编辑:张心怡 余波 见习编辑 李雪梅 浏览次数: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新闻网讯(记者团 万昕阳)6月18日,我国知名河流治理专家吴季松教授受聘我校国家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为吴季松颁发了聘书。当晚,吴季松做客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以“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合理利用水资源”为题做专题讲座。

    吴季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2009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参与申奥环境治理、上海用水等政策的研究制定。

    讲座上,吴季松首先强调要用科学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他举例说,多年前,美国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中,温度上升多少度会对环境产生质变,研究花费千万美元,结论认为是2.5摄氏度。但另一方面,吴季松经过多年统计研究,提出“事物的±15%会造成质变”的判断。基于此,针对同一问题,吴季松结合世界平均气温计算,得出结果也是2.5摄氏度,这一发现震惊了许多人。吴季松说,这正是科学与实践印证的最好证明。

    减少污染、源头保护、划分功能区是保护水资源的三种途径。对于现实问题,吴季松认为,不能光说解决问题,更要科学决策。

    由于没有好的水源,2012年前上海自来水都有漂白水味道,吴季松希望从长江中部相对好的水源引水。但是,很多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例如在长江中间建造三角形水库,工程困难大,还可能影响航运、湿地生态。对此,吴季松召集专家座谈,他问哪里有好水,专家们说在长江中部,他又问上海人要不要喝好水,专家回答要。于是,吴季松提出,无论多么困难,总要试一试。

    随后,吴季松表示,创新水环境基础理论是极其迫切的。他认为,人不可能重返原始社会,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考虑自然的承载力,要用系统论与协同论的观点思考问题。当前,中国很多地方提出开荒的口号,吴季松十分反对。在他看来,中国并没有荒地,我们不是要开荒,而是要开生态保护带。

    吴季松还认为,只有对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才能掌握科学,按照科学做事情。他勉励同学们要坚持科学精神,在科学的道路上,肯定要有所放弃,但所得一定会更多、更有意义。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