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茶座] 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
发布时间:2004.11.25

来源:记者团 编辑:编辑 张思敏 浏览次数:

    11月22日,西园休闲吧樱花厅,“博士生茶座”第四期如约举行。来自各院系不同年级的10名博士生,围绕“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话题,品茗论道,畅所欲言。茶座最后,主办方与参加茶座者向我校全体研究生发出“恪守学术规范,促进学术创新”的倡议。

    刘勇(机械学院CAD中心博士生):学术规范没有统一的概念,一般来说它包括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等方面内容。
    博士生论文中的“失范”现象主要体现在一稿多投和内容重复、剽窃、捏造数据等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也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来防范和制止这些“失范”的现象。

    李唯龙(电气学院博士生):国际论文的评审周期较长(有的甚至两三年),而国际论文一般在第三年甚至第四年才写出来,为提高录用的可能性,很多博士生采用“一稿多投”的办法,而后果可能是某期刊因一个人的一稿多投而失去对整个大学的信任,以后再也不刊发这所大学的论文。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外文上下功夫,熟悉外刊论文的写作风格,另外还需要敢写敢投,跨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好办了;先攻外文、早写早投稿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
           
    高建青(中文系博士生):我们这个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大家都来关注这个问题,探讨改善的途径。有些国际上的做法可以参考借鉴,比如一旦发现学生学术行为不检点,将限制导师申请基金、项目等做法。在国内,有的互联网站以反学术腐败闻名,如“新语丝”,能不能扩大这些网站的影响力?能不能将其内容通过权威媒体曝光?


    刘豪(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教育部今年8月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规范(试行)》,这是国内第一部此类规范,在理工科领域还没有。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要防止学术“失范”,主要还得依赖于学生的个人道德自律。“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是我导师送给我的一句话,也值得大家共勉。
    外部因素方面,量化的评价考核也有不尽科学的地方,扩招以后导师难于对众多弟子的文章一一严格把关,博士生参与横向课题花费太多时间等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催生了学术“失范”的现象,这些情况都有待完善和改善。
        
    杨振宇(激光研究院博士生):学术规范是道德的问题,而学术创新则是能力的问题了。如何进行学术创新?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广泛地阅读相关文献,保证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出创新。
    在技术上,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数据库非常丰富;此外,还要有提炼创新点的能力,这是国外论文评审非常重视的。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