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若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有诗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徐彦亮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政课教学,他从传统文化中挖掘育人元素,将历史与诗歌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在帮助同学们凝练课程重点、回顾课程内容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歌元素,让诗歌走进近现代史的课堂。
早在2月份的开学第一课,徐彦亮老师便以“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为题,赋诗四首开篇。他以诗歌的形式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进行总览,帮助同学们快速熟悉重要事件。
6月初,本学期最后一次“纲要”课上,同学们普遍反映对这种把诗歌引入课堂的形式印象深刻。同学刘芮含、寇喻皓表示,将课程内容用诗歌的形式进行总结概括,将语言音韵之美融入历史回顾之中,相对于常用的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让历史知识变得更像是跌宕起伏的史诗。同学宋瑞祺、沈胜豪表示,诗歌对仗、连贯的特点使其有效地将历史事件及要素串联在一起,从而较为轻松地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与记忆。希望这样的授课形式可以被推广,让近现代史的课堂更有趣、更高效。同学吕昊天、刘展恒认为,用自创诗歌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不仅十分精炼、富有文采,而且也让近现代史的课堂增添了趣味。
回顾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徐彦亮说:“诗歌文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贯穿了同学们的各个教育阶段。本课程把诗歌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应用于思政课程教学,可以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最后一节课,同学聂岐宇作《上纲要课有感》,表达自己的感受:“近现代史晦涩难,幸得徐导悉心辅;每以诗歌启篇章,回顾历史慨而慷;分析事件拨迷雾,展望未来指明路;鸦片甲午耻与辱,抗日解放血和泪;建党建国争富强,改革开放新篇章;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学史爱党随先辈,知史爱国竞先锋”。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不断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推进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课程教学实效,诗歌融入课堂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纲要”教研室将继续探索思政课新的教学方式,积极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