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社会实践】闪耀青春梦想 新闻学院赴俄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3.06.30

来源:新闻学院 编辑:程韵钦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静静 邓博艺 张舒雅)时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积极响应“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6月6日-17日,新闻学院徐明华教授带领由本硕博学生组成的华中地区首支访俄的新闻专业红色实践队前往莫斯科展开了集思政教育、学术交流、田野调研于一体的国际交流实践。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新闻传播专业优势,用镜头和笔墨捕捉伟大征程的动人画面,以新闻青年视角拓展中俄友谊文明之路、传承中俄友谊故事,探寻共建“一带一路”未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的调研主题涵盖政府部门、媒体、高校、红色历史等篇章:走进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新华社亚欧总分社、参加中俄大学新闻教育联盟国际学术会议、签约莫斯科国立大学、人民友谊大学等俄罗斯顶尖学府的新闻学院、走访中共六大会址、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探寻红色记忆……


参访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开拓新闻学子全球视野


实践队与大使馆教育参赞合影


实践队走进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高校人文交流情况进行调研。驻俄罗斯大使馆参赞蒋中亮表示,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方院校之一,一直以来就与俄罗斯高校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合作基础,此次华中科技大学俄罗斯实践队更是华中地区首支访俄新闻专业实践队。


“看世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蒋中亮认为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促进国家间交流互鉴的职责,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实践团队以青年人的视角进行中俄人文交流是拓展国际传播渠道的有效途径。他勉励同学们要做有历史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感受中俄青年在各自国家的青年担当,在寻找双方共同点的交流过程中自然生发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在国际舆论场中更好去发声。


砥砺新闻理想调研中俄国际传播现状


实践队参观新华社亚欧总分社大楼


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新闻从业者如何提升国际传播的到达率和接受度,从而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为了寻找答案,实践队走进位于莫斯科的新华社亚欧总分社,近距离观察世界性通讯社的国际传播工作日常,感受党和国家新闻事业红色基因的熏陶。新华社亚欧总分社的前身是新华社莫斯科分社。1950年,瞿独伊与丈夫李何作为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赴莫斯科筹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这也是新中国在国外的第一批新闻机构。


座谈会上,新华通讯社亚欧总分社常务副总编刘恺介绍了新华社及亚欧总分社的发展历程和工作职能等情况。对于实践队同学们重点关注的中国故事在俄罗斯传播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等问题,刘恺一一耐心解答,予以指点。他认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等中国政治术语在俄罗斯政治精英和学者群体中的认知度很高,但是在普通公众心目中的认知和接受度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如何将中国语境下的故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外阐述好并让国外受众接受,这始终值得是学界和业界共同探索的话题。他表示,未来双方将可以就智库建设、交流实习资源搭建、媒体采访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服务党和国家战略传播事业发展贡献学界和业界的合力。


搭建交流平台推进中俄高校互学互鉴


实践队成员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学院


实践队成员与人民友谊大学同学合影


实践队先后走访了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中俄双方高校学者、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就学科建设与学生素质提升、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地方传统文化交流等方面事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商中俄高校国际人才培养,拓展人才共育空间,以实际行动推动中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的发展。


在调研中,实践队与莫斯科国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莫大中国学联”)举办座谈会,共话学子的青年担当和家国情怀。此次座谈也是莫大中国学联和华中地区高校开展的首次交流活动,为未来中俄两高校青年间的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调。


挖掘红色历史筑牢中俄人民友谊基础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为了探寻这段珍贵的红色记忆,实践队前往位于莫斯科郊区的中共六大会址纪念馆,学习党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历史,会址纪念馆副馆长王京热情接待了实践队一行。今年正值中共六大召开九十五周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节点,实践队成员在访俄实践期间亲身前往中共六大会址实地调研,感受与会代表们跋涉万里、历经艰险,存续革命火种,推动革命事业进程的伟大壮举,深深受到党的奋斗历史的影响和感召,也对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的理解。


副馆长王京与实践队在中共六大会址的合影


实践队前往伊万诺沃,探访曾经收留过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后代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儿童院讲解员和教师讲述了许多有关中国革命家后代,如毛岸英、毛岸青、李敏、瞿独伊、蔡转等人的故事。实践队抵达时,正值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成立九十周年。一个月前,许多曾在这里学习的中国学员再度回访,他们激动地亲吻这片土地,回忆自己的年少岁月。“如果他们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来到这里,一定会很高兴。”国际儿童院历史陈列馆馆长库兹涅佐娃拿着印着中俄两国文字的衬衫,激动地说。对于实践队的到来,在儿童院工作了几十年的库兹涅佐娃感到十分开心和欣慰,她表示非常希望青年们能铭记这段宝贵的历史记忆,让这段发生在中俄之间的感人故事能代代相传。


国际儿童院内中国学生的相关记载


实践队在国际儿童院主楼前合影


实践队成员进行访谈


在参观完中共六大会址后,实践队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两位曾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过的革命先烈后辈。6月11日下午,实践队成员分别采访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中共六大参会成员李立三的女儿李英男和中国东北抗联早期领导人李范五的儿子李多力,聆听他们讲述有关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动人故事。与此同时,实践队部分师生分组对李多力和李英男进行访谈,了解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和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动人故事,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访谈资料。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一带一路·俄罗斯新闻专业实践队”充分调研了中俄媒体事业发展、高校教育现状、历史文化基础等议题,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切实承担人文交流的责任,在实地调研中发扬红色精神,接续红色基因,在交往实践中加深双方民心相通、相知、相亲,在中俄友谊事业中践行新闻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据悉,俄罗斯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萌芽地。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走访“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开展有组织、系统化调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通过多元化的研究成果输出,增强师生对国家政策和对外倡议的深入理解。同时,通过跨文化交流实践,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发出华科大学子的青年声音。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