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教融汇”作为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首次被提出。科教融汇作为人才培养的“新引擎”,在数字化时代则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采取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7月10日-15日,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学术研讨会、专家访谈、实地参观考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山东青岛、济南等地开展“数字化时代科教融汇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活动。
学术争鸣、思想碰撞,师生共展华中大声音
“教师社会实践和学生社会实践有何区别呢?”“教师社会实践如何做才能突出特色呢?”,这是团队负责人魏署光老师在立项时首先想到的问题。在他看来,教师社会实践应该有学术、有实践、有价值、有育人。想要融合这么多要素于一体,就必须要大胆创新社会实践形式。于是,带领队员集体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涌现了出来。他说:“原先教师和学生们参加学术研讨会,很多都是独自前往的,这中间就缺少了很多交流环节,教师们之间缺少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同样也缺少交流,希望通过这种研学的社会实践形式强化大家的交流。”
想法谋定,恰逢“高等教育数字变革与院校研究专业化”学术研讨会举办在即,团队内部经过多次协商交流,最终一致决定到场参会。为了充分保障此次研学效果,团队成员中刘献君教授、陈廷柱教受邀做主旨报告。
团队成员刘献君教授作报告
团队成员陈廷柱教授作报告
7月11日-12日,团队成员刘献君教授和陈廷柱教授分别受邀在主论坛中进行了“智慧教育中高等教育管理变革”“院校研究如何适应与助推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主题报告。在分论坛报告中,团队成员马玉龙、张新婷、郭雅迪、王坤、曹子怡等分别围绕着“数字化时代的高校领导决策”“数字驱动的高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学习分析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分论坛报告。同时,团队成员们还重点学习了数字化背景下高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等内容相关的主题报告,并积极同与会专家进行现场讨论,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典型案例、典型经验有了进一步了解。
团队成员在学术研讨会上合影
在调研中,一些团队成员始终对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变革等诸多概念间的内涵与联系把握不清。为了帮助团队成员理清不同概念间的内涵,加深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解。7月11日晚,团队负责人魏署光、张俊超等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对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长张安富教授进行深度访谈。
访谈中,团队成员围绕“何谓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如何开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提问。张理事长耐心解答团队成员的问题。他首先帮助成员们梳理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关键要素与发展阶段,并且援引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大家理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通过访谈,成员们加深了对高等教育数字变革的理解。
校企合作打造“双元”育人,数字化探索赋能人才培养
7月12日,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魏敏敏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地考察,先后调研走访了京东物流实训基地、艺术学院、海尔学院(机电学院)等地。
在参观京东物流实训基地时,一踏入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智能化的实时数据监测大屏和各种精密的操作设备。据了解,该基地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建的生产性实训特色基地,基地中搭载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轻载AGV(地狼)货到人拣选系统,实现智能存储、智能分拣、智能拣选、无人搬运、智能监控及智慧数据分析的全流程功能。
在谈到基地如何赋能人才培养时,魏书记谈到:“学生们通过使用商家端操作系统CLP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完成货物验收入库、补货、拣货、打包、出库发运等业务全流程操作,学生们可以在全真系统环境中有效掌握智能仓储运营的管理方法。”
这种智能操作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技术与学生实训过程的有机融合,使学生与能够在智能化流程中得到全真训练,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团队成员参观京东物流实训基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马不停歇地赶往青岛黄海学院进行调研。在学校办公室主任王金跃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与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等有关同志展开互动交流,了解该校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与治理等方面的探索。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青岛黄海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地方企业联合,以共建产业学院为抓手,深入贯彻“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边优势,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兼具教学、生产、研发、创新创业多种功能的实践育人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王金跃还以学校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康护e生”校内养生馆为例,向团队介绍了学校项目制人才培养的典型经验,他谈到:“学校依托‘康护e生’校内养生馆这个项目,成立了青岛康护一生健康养生康复有限公司,构建了以产学为‘土壤’、以项目为‘载体’、以社团为‘推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青岛黄海学院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链需求,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实现与企业同频共振,双向互促,在推进科教融汇、产教深度融合方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做法与经验。
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15日,实践团队来到位于济南的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继续开展调研。作为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始终坚持“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内涵发展道路。
调研伊始,团队成员与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有关同志开展座谈。
学校副校长苗祥坤首先重点介绍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他谈到:“学校以‘提质’‘培优’两大发展战略为引领,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八大发展战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科学调整专业布局,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商科专业,确保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高度契合”。随后,团队成员就学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典型经验、主要成绩等问题依次展开提问。
座谈结束后,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欣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智能制造学院综合开放高端工训中心参观考察。该中心聚焦智能制造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了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本科专业为龙头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专注于培养智能制造行业领域卓越工程师。
刘欣介绍到:“像这样的工训中心学校还有很多,我们特别重视与企业共建共享各类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各类孵化平台,积极为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团队成员参观数控防汛钢丝网编织机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实训平台
7月15日,团队成员继续前往齐鲁理工学院开展调研,并与学校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学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开展情况以及教育数字化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座谈。齐鲁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张庚灵对调研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首先介绍了学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开展情况。他谈到:“学校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打造以理工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在发展中,学校特别重视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带动学校人才培养,先后与多个地方政府、学术机构、行业机构、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议,建立长期、稳定、互惠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关系。依托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人才产业基地等探索“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研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验室、共享人才资源,推动产教融合、合作育人工作落地生根。
团队成员进一步对该校的教育数字化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详细了解,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肖滋健老师重点介绍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他谈到:“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通过实施“八一”智慧化校园建设工程,完善和整合学校各类应用系统,实现了数据的有效集成与共享。目前,学校正在以智慧化校园为依托,逐步开发智慧教务管理、智慧师生考勤、智慧网上巡课等更多的特色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实践、共同学习,将实践活动、学术活动、育人活动有机融合。教师社会实践帮助团队成员增加了对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科教融汇赋能地方发展的理解,更强化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下一步,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社会实践团队将对调研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在8月20-23日赴江苏开展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