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课联盟:让上遍这座城市的所有大学成为可能
发布时间:2017.03.19

来源:记者团 编辑:王珏蕴 彭辰辰 郑志皓 浏览次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团 黄悦鑫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点缀着气势恢宏的湖北省图书馆,几十名大学生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体会。天色渐渐暗下来,聊天的学生依旧不愿离去,站在一旁的保安被大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打动,也一起加入了讨论的队伍。


这是王浠凤记忆里的快乐时光,而承办这样的读书交流活动的正是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的“蹭课联盟”。


2014年, 大学生公益组织“蹭课联盟”在高校间迅速成长,联盟主创致力于为武汉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优质的讲座、课程资源和开放的交流平台。


“想在武汉留下些什么”


2014年,对于刘灿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蹭课联盟”的成立打乱了他每天看看书、与朋友聊聊天的安逸生活,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


“蹭课联盟”由华中大刘灿、王贤玮和武汉大学孟政典等人创办。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年时光。这样一个为大量武汉高校学生提供福利的组织竟是起源一个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的小心愿。


2014年,刘灿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毕业就在眼下,喜欢在各个高校间蹭课的他想要为武汉——这个即将离开的城市留下些什么,尤其是营造文化氛围方面。在朋友的鼓励下,刘灿同合伙人开始了他们的漫漫长路。


2014年1月21日,“蹭课联盟”正式创立。最初,“蹭课联盟”只有几个人,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一个QQ群,便开始了白手起家的生活。


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铺天盖地的好评,“蹭课联盟”就依靠着一个人又一个人的慕名而来渐渐壮大。QQ群里精彩的讨论让很多人被“蹭课联盟”的睿智所打动,一传十十传百,“蹭课联盟”只用了两周时间就拥有了第一批千人粉丝团。


“蹭课联盟”的成立让刘灿的生活重心彻底转变了,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年轻组织的建设中。


刘灿和同伴在这段时间做的最多的就是观察,观察粉丝中积极的追随者,尝试建议追随者一起加入组织。聊天、见面、交流、体验“蹭课”,四点一线的生活持续了很久。


骑车穿梭在武汉的高校间,不停约见活跃的网友,谈自己关于“蹭课联盟”的想法,指导新加入的成员开展工作。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学习文案写作,学习产品运营。每天入睡都已经是凌晨两点,这便是刘灿刚开始组织“蹭课联盟”时的生活。


两个月后,“蹭课联盟”终于迎来了它的成立大会。15个人,没有高档的装潢,没有丰盛的宴席,甚至连一间属于他们的小屋都没有。就这样,草坪成为了“蹭课联盟”初具雏形的地方。


其实,类似“蹭课联盟”的学生公益组织在高校中并不罕见。


南京有倡导深度阅读、思考、交流的 “嘤鸣读书会”;北京有坚持公共会话、线下实体、固定团队、长期存在和平价参与的“706青年空间”。在“蹭课联盟”现在的负责人吴非看来,像“蹭课联盟”一样,整合高校讲座信息、原创线下活动、组织内部读书观影的全城式、整合式公益组织却是十分少见的。


“蹭课联盟”是一种精神


2014年9月,武汉用它的炎热迎来了又一批大学生,王浠凤就是其中一个。炎热、枯燥、疲倦裹挟着她渴望力量的身躯。由于学校政策的规定,王浠凤就读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军训期间不对新生开放图书馆,这对嗜书如命的她来说,无疑是比身体疲倦之外更大的煎熬。


军训结束后,渴望接触外界,获得精神力量的王浠凤第一次参加了由“蹭课联盟”组织的线下活动,去武汉市图书馆参与读书会。读书会上,大家谈天说地,聊古论今,颇有几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样子。


参加读书会,和一群或熟悉、或陌生的人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王浠凤来说是无比幸福的,很纯粹,很美好。她至今还记得自己在第一次参加读书会后在QQ空间发表的一条说说:“我爱我们的读书会,爱你们。”


三年前,刚刚接触“蹭课联盟”的王浠凤也不曾相信,和联盟的不期而遇,竟成为自己大学生活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年后,想起第一次读书会的情景,王浠凤依然记得她在本子上写下的心得:你的世界可以很大,大到容纳一切;你的世界也可以很小,小到只能容下一个寝室,甚至只有自己。


“蹭课联盟”带给王浠凤的另一大惊喜就是认识了一大批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成长路上互相陪伴的伙伴。因为一起参与读书会,王浠凤结实了一个亲密无间的姐妹。


王浠凤第一次见到“姐姐”是在“蹭课联盟”的大会上,那时,她大一,“姐姐”大三。两个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从那时起,她们便真正认识了。“姐姐”经常因为自己或家里的事情与王浠凤聊天,这让两个女孩儿柔软的内心越来越靠近。


两人第二次见面时,“姐姐”对王浠凤说:“你是一个有灵气的姑娘。”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王浠凤内心柔软的地方,毕竟,这句话,除了闺蜜以外,还没人说过。因为“姐姐”,王浠凤相信茫茫人海之中, 或许真的有一见如故,知你,懂你的人。


回忆起自己和“蹭课联盟”两年多来的点滴,王浠凤感触颇深。“‘蹭课联盟’是我大学生活的启蒙,在最初的时候就让我的思维得到了开阔,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周遭的社会。”


在刘灿的心中,王浠凤的经历就是自己初心的缩影——建立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让渴望知识、渴望思想交流的人相遇、打开自己的世界。


“蹭课联盟”实际上起到了一个传播者的作用,很多人因为“蹭课联盟”而相识、而改变,他们后来又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有人会做支教,有人会做文化书店,有人会做公益图书馆,有人受到启发出去游学,而这些都是“蹭课联盟”精神的延伸。


想做一面旗帜就不能选择放弃


三年前,“蹭课联盟”凭借着创始人的一腔热血横空出世,而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都不曾想到,这个源于理想的组织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变化莫测。


毕竟是个稚嫩的组织,困难层出不穷,分裂、质疑裹挟着年轻的心灵。那些苦不堪言的日子猛烈的冲击着年轻的“蹭课联盟”,摇摇欲坠的信仰大厦随时都可能倒下。


2014年9月,实习结束后的刘灿临时决定考研。刘灿只好一边复习,一边考虑组织的交接问题,并且渐渐淡出了组织。然而长期工作、实习的刘灿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一个半月他才能够适应备考的生活。


令刘灿不曾想到的是,更大的打击正在向他缓缓而来。王贤玮要准备司法考试,孟政典在台湾读书,“蹭课联盟”群龙无首。联盟管理出现问题,读书会活动质量差,微信运营几乎停滞。本想考研结束后重新整顿组织的刘灿,却没想到,自己考研失利了。


一时间,失了方向的刘灿被朋友带到了上海继续实习,毕业季匆匆到来,没赶上和同学一起吃散伙饭,没有工作,没有目标,刘灿一下子跌到了人生谷底,与他一起一蹶不振的还有倾注了无数人心血的“蹭课联盟”。


2015年8月,仿佛大梦初醒的刘灿决定二战考研。三个月前,“蹭课联盟”的成员请求远在台湾的孟政典出面拯救面临分裂的组织。从联盟成立以来,组织内不乏优秀的骨干,时间久了,就出现了谁也不愿意低头做事的情况,部分骨干想要带领团队一群人独立,自己开创一番事业。


9月,情况未见好转,孟政典联系刘灿希望二人合力帮助组织度过危机。于是,每个晚上离开图书馆的刘灿都会来到华中大的中心操场和孟政典语音通话,探讨解决方案。10月,孟政典决定返回武汉,刘灿也暂时搁置了自己的考验复习,拜访联盟骨干,一个个交流。在二人的努力下,联盟骨干达成一致,组织保持稳定,一切计划在刘灿考研结束后再商议。


“蹭课联盟”从10月份起渐渐恢复了生机,然而刘灿的二战考研之路再次断送了,原本准备回来考CFA的孟政典也失去了机会。


危机已经解决,回望过去的刘灿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参与遏制洪水的我,坐在堤坝上,满身泥土,吃着泡面,参与抗洪庆典,发表了一番感言后,转身离去,留下一堆故事留言供后来者作饭后的谈资。”


回忆起自己黑暗的岁月,刘灿很是感怀,2015年在上海实习时,刘灿想要从组织中抽身,扶植新的负责人,但是10月孟政典的回归彻底打动了挣扎的刘灿。


“是我把典拉下这趟浑水的,‘蹭课联盟’改变了典原来的生活,他付出了太多太多,只是为人低调,不显露而已。能拥有这样的朋友,实在难得,我必须与他共进退。” 


“我们要做一个团队,做一面旗帜,只要这面旗帜一直在,它就会不断影响一批人,这个团队的故事就会不断激励着新人前进。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了,那么以后有类似想法的人可能要从头再来、重走老路,甚至再犯一遍错误。很多同样类型的项目也可能因此得到更少的支持和更多的非议。”


作为一个完全公益的组织,“蹭课联盟”三年来不曾与其他机构合作,一直坚持由主创自掏腰包解决线下活动开展的费用问题。非商业模式让联盟一直处于独立状态。在刘灿看来,“蹭课联盟”代表了青年求知并实现社会价值的追求,是对知行合一的渴望。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