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探究西六楼实验室污水排放始末
发布时间:2008.06.11

来源:记者团 编辑:周国阳 浏览次数:

     5月23日,有同学在白云上反映,西六楼前墙壁上一个洞口不经下水道直接朝车棚地面排水,不分昼夜。地面上早已形成大片银白色污垢沉淀,严重影响到校园美观。 

    记者发现,在右侧车棚的墙壁上,两个碗口大的排水洞离地面高约有1米,红色的排水管道经水洗涮过的部分、洞口下方的岩石和暗红色的地板砖都蒙上一层令人作呕的银白色垢质。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水是实验用水,属于工业废水范畴。 

    华中大校园乱排工业废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出于对此水性质的担忧,部分学生开始惶恐起来。 
 
    到底是什么水?为什么会随意排放且从不间断?为什么相关部门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并及时处理?种种疑问不断涌现,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慢慢寻找污水背后的故事。

污水是怎样“炼”成的?

    红砖瓦砾,梧桐林荫,斑驳的阳光稀疏地洒落在地上,本是一幅唯美和谐的校园场景。然而,看到车棚前的排水洞,顿觉大煞风景。从一米多高的洞口到地面,大量银白色物质附着其上,恰似多年未曾治理的湖溪河被污染的表面。地面上,四方桌大小的银白色沉淀,夹杂着飘落的梧桐树叶、乱扔的烟蒂,让周围自行车趋之若鹜。

    一位来车棚取车的土木学院大四的周同学说:“这里一个月前就开始排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像这样不停的排放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影响环境的美观,我们放车也不方便。”

    翻过车棚上的台阶,记者在一片青草和泥灰中找到了排水管的源头,西六楼的墙面上并排伸出4个排水管道,水正从最后一个管道中流出。记者注意到,只有这个管道是塑料的,墙上还有比较明显的施工痕迹。流速较快,四秒后空奶茶杯就可接满。水无味但略显浑浊,放置一段时间后,白色沉淀就附着在杯壁上。

placeholder

    随后,记者找到了安装这个排水管的教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的标养、恒温室。推门进去,两台标准控温控湿的仪器正在不停的运转,进入内室,就可看到几个喷头给铁架上的待养护的混泥土旋转喷水。橡胶地板下面是流动水形成的恒温池,整个养护室估摸有15平米。

    负责机器操作的土木学院研二汪同学告诉我们,该养护室主要负责混凝土样本的养护和检测工作。为保持混凝土的强度最终合乎标准,实验室需要将温度恒定在20度,湿度控制在95%左右。 

    “因此,这需要大量水来发挥作用。只不过,这些用来控温控湿的水没经过处理就被直接排放了。” 

    那些银白色的物质究竟是什么呢?他解释说,污染物来自酸碱中和。喷出的水在与混凝土材料接触以后,会溶解材料中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由于水直接从车棚墙上的洞口排出,大量碳酸钙就附着在地面上。该实验室常年恒温恒湿从未间断,时间久了,那些碳酸钙在地表越积越厚。

浪费和污染的双重矛盾

    据了解,按一天86400秒、排水速度4秒钟0.5升来计算,做一次实验28天要消耗约300吨水,学校一个学生一个月可以免费用4吨水,那么做一次实验浪费的水可以供一个同学用大概6年。

    土木学院研一廖同学说,混凝土养护试验是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必须做的,实验周期为28天,做实验的时候需要24小时放水。他们专业有差不多10个人,由于每个人做实验的时间并不同时,“这直接导致了水管长时间不间断放水”。

    事实上,这个标准养护室承担的更多养护任务不是来自这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而是我校土木检测中心的检测养护。“还有些外面的建筑公司需要我们帮忙检测,像中铁局就经常会把混凝土样本拿过来检测。”廖同学拿起养护架上的混凝土样本如是说。

placeholder

    土木学院实验室的李老师说,“以前做实验用的都是不循环的静态水,那种情况下水容易发臭且实验效果也不好,所以去年下半年改用活水,采用直接用喷雾装置喷洒的方式。当时并没有修建新的排水管道,就直接在墙上加了一个排水管排到外面的车棚了。这和学校规划学院大楼的时候排水线路没设计好也有关系。”

    据李老师介绍,修建一个新的排水管道需要大约10万,而新建一个水循环利用的系统费用更是高达百万。他说:“申报资金的时候我们在努力争取,但是这个最早也要等到下半年底,而且还不见得能批下来。”

    在此之前,白云上ID为叫小白的同学提出2种解决方案,其中第二种方案显得既简单又经济,让水从西边排出去,并封掉这个孔。

    此恒温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溶液,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样的水的碱性相对还较强,长期直接向外排放,会不会对污水沿途流过的树木及植物造成影响还待研究,但西六楼排水管下已经积下了厚厚的泥沙和难看的白色污垢。气温高的时候20度的水或许没什么影响,但是冬天气温降到0度时,20度的恒温水何异于直接向外排热水。

    采访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学院的方教授正好来西六楼实验室参观。于是记者好奇地询问在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新加坡,他们学校是怎么处理这些实验废水的。方教授用生疏的中文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学校实验室规模没有这么大,但实验室用过的废水属于工业废水,都会先经过处理,再通过特殊的管道排放。

(记者团 袁杰  郭凤莲  陈敏 摄影报道 )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