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不久前到西部某县采访,该县主管教育的负责人带着记者看了几所学校。该负责人说,这些学校都是县里的重点中小学,是窗口学校。
的确,正如这位负责人所说的,记者所看到的这些重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很不错,有的学校的办学条件完全可以和发达地区的学校相媲美。无论是学校硬件建设还是教师配备,几乎集中了全县的教育资金和优秀师资。这些中小学校成为了全县学生家长拼命追逐的目标,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往里挤。这些学校校长在介绍自己学校的情况时,也纷纷把这一点当作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的标志,并引以为荣。由于这些学校的教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齐全,生源充足,因此集中了全县的尖子学生。
在该县采访的第二天,记者专门抽出时间到一些普通中小学校去看了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无法与前述学校相比。一些学校的校舍千疮百孔,桌椅破烂不堪,黑板黑白斑驳,连像样的教学仪器都没有……有的学校连粉笔也买不起。除了学校硬件有天壤之别外,教师队伍也相差悬殊。一些普通中小学校的负责人说,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都调到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去了。有的校长甚至说,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一名好一点的教师,过不了多久,就被调走了。一些教师说,城里的普通中小学校尚且如此,农村的中小学校就可想而知了。在后来的两天时间里,记者到该县的农村中小学校去看了看,证实了那些教师的说法。
采访中,许多普通中小学校的负责人认为,该县的这种做法是在搞“形象工程”,集中如此多的资金和优秀师资建设一所或几所中小学校,目的是为了给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看的,或为了显示自己在教育上的所谓“政绩”。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同这个县一样,有不少地方在发展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象工程”的问题。众所周知,教育的发展有个均衡性问题,也就是说,政府在教育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要考虑到整个受教育者的利益。发展教育不是发展一所或几所学校,而是要顾及整个教育的发展。因此,看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的如何,仅看一所或几所学校是不够的,而要看这个地方的教育是否全面发展。
某些地方不惜血本,大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值得商榷。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加大力度发展农村教育,为所有的受教育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应当成为各地发展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