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拿了ACM世界冠军
发布时间:2002.04.09

来源:宣传部 编辑: 浏览次数:

   在由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等世界一流高校均派出了精兵强将,上海交大队脱颖而出—— 

  “交大拿了ACM冠军!”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青年教授俞勇现在说起夺冠那天的情景,还是非常激动。 

  3月25日,美国夏威夷。第2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这场由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IT界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中,全球一流高校均派出了精兵强将,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都是夺冠的大热门。 

  上海交通大学成了一匹黑马。比赛结束铃声响起时,人们意外发现,上海交通大学队以解出所有9道题中的6道,且时间最短、罚分最少的优异成绩,力克麻省理工学院和滑铁卢大学,将耀眼的冠军奖杯揽入怀中。 

  这是中国,也是亚洲高校第一次夺冠。 

  夺冠的消息迅速传回国内,俞勇一打开电子邮箱,97封贺信!大家都说,这回交大计算机系的牌子可在国际上打得够响了。可是他们或许不知道,其实就在几年前,上海交大计算机系还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机。计算机系主任傅育熙教授告诉记者,我们的夺冠路就是计算机系坚持不懈的改革路,而他把成功的经验归为3个字:国际化。 

  人才流失,曾是交大计算机系人们心中一处长期的伤痛。 

  傅教授说,在1997年之前,系里每年都会走掉几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不是出国了就是被大公司挖走。没办法,IT行业那么火,计算机人才那么缺,人家一开口就承诺了极优厚的条件,诱惑实在太大了。 

  人才培养和人才积累,成为改革的第一目标。要打响交大计算机系的品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基础。系里首先开始修“内功”,加大对系内人才的再培养。 

  交大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实行教师互访、对口科研小组互访活动。每年都会有国外大学的优秀教师来交大讲课,为系内教师提供新鲜的“活教材”,本系的教师也会被定期派到国外进行科研合作,学习对方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今年计算机系就有4至6名教师将被派往美国培训。傅教授说,虽然教学上我们的任务更重了,但师资培养始终要摆在第一位,其他的困难可以协调克服。 

  练好“内功”的同时,为人才流失而头疼的计算机系开始反过来到处挖人了,而且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硅谷、世界名校,要请一流的人才,来为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实现“加速度”。 

  交大在吸引人才方面打出了“事业留人”的牌子。只要你能领军、有特点,交大就会吸纳你,并为你提供独立实验室、启动资金,帮助配备工作助手,打造自由度极大的发展空间。2001年,交大计算机系更是率先实行年薪制改革,教师薪酬向外企看齐。“事业牌”在短短几年内为交大引进了10多位国外优秀人才。更让傅教授自豪的是,人才流失潮终于被彻底逆转了。近几年里计算机系不仅没再走一名教师,而且从2001年8月开始,系里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应聘信,应聘者来自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有的是中国留学生,有的是蓝眼睛白皮肤的外国人。 

  有了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计算机系开始放手培养学生。 

  交大为本科生配备了最好的师资。教师们可以为学生带来IT领域内最尖端的知识,但他们并不急于超前,而是把第一步重点放在了打基础上。傅教授说,这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的。比如交大计算机系的学生要上大量数理化和逻辑方面的课程。一般学校上的是高等数学,到了交大就换成了数学分析,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打扎实了,交大就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三四年级的学生要接受大量的课程设计培训。教师给出课题和基本要求,学生按不确定目标自己发挥创造性,锻炼自己的思考和动手能力。IT知识更新快,交大就同步更新授课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小灶。俞勇教授介绍说,像这次ACM大赛,交大就一直跟踪ACM的最新教材,并利用网络,带着学生不断参加各种热身赛。 

  傅教授告诉记者,ACM夺冠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等着这一天,已经经历了几任系主任和教练,这一天也证明我们的国际化办学是成功的。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