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南京理工大学2年级学生都收到了16道设计性实验考题题目。考前15分钟,考生抽签抽取各自的考题,参加考试。
本学年以来,该校重新打造考试这一教学的“指挥棒”,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着眼于能否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以此来推动考风建设。
在电路电工课教学中,黄锦安老师一是通过每两周一次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相互探讨、交流,集思广益,寻求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但不允许抄袭,以培养学生的优化观念;二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自由选题,单独完成实验,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在期末考试时考察全学期所学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这3部分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25%、15%和60%。
以前该校法律专业的考试侧重于卷面,非卷面考核几乎没有。文学院法律专业课教师曾培芳在上学期民法课程的考核中,加入口试内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与民法有关的案例,用所学原理分析,口试成绩占到了总成绩的30%。在本学期国际私法的考试中,尚苏颖老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国际私法案例,由3位同学临时抽题,在短时间的准备之后,分别扮演原告、被告、法官来进行国际私法案例的实际模拟操作,通过现场辩论、审案,接受老师的提问和点评,从而完成模拟操作考试。
这些全新的考试方式,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并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同学们反映,电路电工课的考试改革拓展了学习思路,同学间互相讨论的风气很浓,促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注重合作的习惯。
参加过物理实验设计性考试的学生普遍认为,设计性考试发挥了同学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基础物理素养、基本实验素养和合作意识及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专业的同学也反映,尽管考试有点紧张、压力较大,但压力带来了临场应变能力和辩论水平的提高,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以还是很喜欢这样的考试方式。(李素琴 戴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