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播发通讯《神圣的教师岗位岂能买卖?》,披露了武汉市新洲区打着招聘教师的幌子,公开买卖教师岗位的内幕。这一稿件被报纸广泛采用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并引发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水货教师”误人子弟
《楚天都市报》就“买卖教师岗位”事件开展讨论。家住汉口、署名大林的读者在这张报纸上发表文章《圣殿岂能供假佛?》指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净土,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圣殿。兜售教师岗位,犹如往净土上倒垃圾,向圣殿里泼屎尿。这是教育的一大悲剧。”“教师这种职业,讲究的是予人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如果‘喝’、‘渴’不分,肚里只有‘三分之二加二分之三等于五分之五’的墨水,不仅会误人子弟,还将时时面对尴尬。”“卖岗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它将损毁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的信念。”
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学生吴新林说,人生的最初阶段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应该受到重视。那些“买岗教师”缺乏长期的专业训练,很难适应教学工作,肯定要影响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
湖北教育学院政法系主任李明认为:缺乏教师基本素质的人靠金钱混进教师队伍,势必误人子弟,他们对孩子们的危害不仅仅是教了错误的知识,最大危害在于会向学生灌输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将会影响孩子们一生。
黄梅县的中学教师李旭东正在湖北教育学院进修,他说:老师在学生心中具有权威地位,学生对老师的模仿性也很大,因而教师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记得我读小学时,语文老师教汉语拼音时,连声母、韵母都分不清,不会说普通话,我受其影响,至今说不准普通话,教学过程中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如果当初学校有一个高水平的语文老师,我可能就不至于这样。我曾教过的一个初中学生,家庭条件优裕,自恃有过硬的“后台”,不肯下功夫刻苦学习,文化课总跟不班。就是这样一个素质极差的学生,毕业后不久,走后门,找关系,当上了小学老师,我感到好笑,又感到悲哀,这样的老师不是害人吗?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
人们普遍认为,当教师首先应有教师资格证书,有师范院校的毕业文凭,只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真把关,“水货教师”就难进学校的大门。
湖北大学学生宋文夫说,“买卖教师岗位”违反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新洲区教育行政部门属于知法犯法。出售教师岗位,以弥补“普九”达标的资金缺口和教师工资不足,在中部一些贫困地区还比较普遍,然而,这种短期行为不仅不能缓解甚至还会增加地方财政的压力。“请客容易送客难”,那些素质低下的社会青年花钱混进教师队伍后,想对他们进行转岗、辞退等处理,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