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制”、“国内留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将成主流
钟声敲响,中国入世。福兮祸兮,狼来了等等诸类问题,都已随风逝去,再鲜有人提及。如何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成了研究重心的重心。而这些,或迟或早,归根探源,都将折射到教育上去。近日,笔者探求了国际问题和教育研究专家的意见,并与北京一些著名高校学生座谈。他们都提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瞄准中国教育市场已是不争的事
实。他们认为,入世后中国的教育与世界接轨是大势所趋。
纵观发展中国家入世后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入世后教育市场开放也面临冲击
WTO要求一种平等的规则,教育市场不可能关起门来自己独办。通过入世,中国可与世贸组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互惠的教育产业合作,真正实现中国向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但有四点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时,要把好入关口。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掌握比较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学习和借鉴它们的先进经验尤显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作用,如积极借助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高新技术短缺人士培养、缓解社会教育需求的压力等等。但特别需要鼓励优质教育资源的进入,防止鱼目混珠。发展中国家入世后,过度开放教育市场,让一些低质量的教育机构办学,贻误学生,造成损失,这样的教训,中国应该吸取。
其次,坚持教育主权,校长是关键,因为校长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最高领导,具有管理教师和教学的权力,能够把握学校教育和教学的正确导向。中国教育界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日前清华大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信息网决定联合开展中小学校长职业化培训工作,并成立了“清华校长职业培训中心”。
再次,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入世后教育市场面临的挑战来看,国家主权、社会道德和民族文化继承等是否受到冲击是个大难题。各国政府在开放教育市场时,态度都十分慎重。在WTO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目前只有40个国家签署了开放教育市场协议,且其中30多个国家也是有限开放本国市场,如以商定、对等方式互认学历、学位,放开成人教育、技术培训领域的外资办学,取消某些领域教育活动的营利限制等等。入世后,可以肯定的是,义务教育我们不能松手,高中和高等教育只能是有限制的合作。据介绍,迄今,我国已有几百家高等教育机构以及高中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监管必定要加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我们需要在国家法律中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行为,对中外合作办学依照法定程序实行审批、实施监管和评估。对于管理与教学状况不佳的学校要坚决地给予处罚,乃至关闭。
入世后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高层次人才
入世后,最需要的人才是什么?专家认为,从需求的角度看,人才的需要主要在五个方面:1、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2、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3、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4、了解国际惯例、符合需要的外语人才,尤其是专业外语人才;5、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解决急需的紧缺型人才问题,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已确定为:坚持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下大力气抓好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在国际竞争中阵容强大的国家队;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复合型创新人才、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坚持以培养年轻人才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国家主管部门提出,到2005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将达到5400万左右,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学术技术领域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到2015年,队伍规模发展到8800万左右,培养大批从事科技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领导、骨干人才,同时培养出一些在金融、信息、法律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建设比较完善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才管理体制。
据专家分析,低学历、低技能的人受到淘汰的趋势必然越来越强,他们与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之间的各种差距必然会加大。如何对低学历、低技能的人施与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这是所有WTO里发展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一般来说,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个人和企业行为。但它必将推动一个国家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