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光明日报》10月12日),“用全英语进行非英语学科授课,不久将在广东省部分高中变为现实”。在该省教育厅颁布的“十五”规划中,确定了“2005年广东中小学英语教育整体水平将明显提高,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东南亚地区同年段学生水平接近”的目标。
我不知读过这则短消息的读者是喜还是忧,就我个人而言,则感到些许隐隐的担忧。
诚然,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在教育上下了大功夫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对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语人才的缺乏有先见之明而加大培养力度,这是颇值得肯定的,然而笔者在读到这则本应令人鼓舞振奋的消息后,一点儿也振奋不起来。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他们对母语———汉语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果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接受的是全英语授课教育,而忽视对汉语语言的学习,无异于舍本逐末。他们最终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俨然一个标准“老外”,但对母语———汉语的运用能力能否得到保证?
有消息说,2005年广东“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东南亚地区同年段学生英语水平接近”,香港及东南亚一些华文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成为普遍使用的主要语言之一。为什么只看到那些国家和地区较高的英语水平,而没有看到实在差劲的汉语水平?新加坡的一位政治家曾忧心忡忡地说过,一百年后英国还是英国,美国还是美国,但新加坡成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在目前的新加坡,几乎所有的新加坡青年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对他们的母语———汉语却连名字都写不上来———这是新加坡的悲哀。实施全英语授课的广东,数年后还断然不至于此,但如果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说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写一手蹩脚的文章,是不是该回过头来补习中文了?
总之,笔者认为在求知欲最旺盛、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接受数千年古老文化的熏陶,打下坚实的汉语语言运用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英语的学习,这才是正道。
张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