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老师目光呆滞、有气无力地叨唠着,下面的学生东倒西歪、无精打采,有的在看课外书,有的在听音乐,有的压根儿就没来上课。这种情形在如今的高校课堂已较为普遍了。
小虫(遵本人意愿采用此名)是首都某知名高校经济系大四的学生,即将毕业。他说大学四年逃过许多课,除了正当的理由外,课程开设不合理和授课老师水平差,是致使他不得
不逃课的主要原因。
小虫说:大二时院里开了一门广告学,对于学经济的学生来说,广告策划和创意是一门很有趣味、很能锻炼人思维能力的学科。上课第一天,全院学生到课率极高。我们对这门课的期望值很高,但老师的授课质量却令人大跌眼镜!作为名牌大学的博士,居然连普通话都讲不好。问题的关键还不在口音上,而是他说以前自己从来没有学过广告学,只能试着边学边给我们讲。这也无可厚非,现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学科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老师也需要充电再学习嘛!可这位博士的自学能力我们实在不敢恭维,讲课照本宣科,东拉西扯,授课方式简单,内容枯燥无味,让人昏昏欲睡。等到第三次上课时,全院只有二十几人来听,好冷清!
不少学生到院里和学校反映过此事,后来还闹到校长那儿去了。但还是没有什么大变化,事情该怎样还是怎样。
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老师授课当然也就没兴趣。学生上课感觉像坐牢,老师也没兴致充当“狱卒”,有时课不到半就把学生提前释放。小虫说:其实这个老师人挺好的,但我们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对他对我们都没有好处。他提高不了自己的水平,我们也学不到多少东西。现在的学生都很实际,自己花了好几万块钱上大学,谁不想多学点有用的东西!对我们来讲,无意中已经将受教育视为一种消费,我们是消费者,花了那么多的钱,理所当然要学到应学的东西。我们不奢望所有的老师都是专家教授,都出自北大清华,都出国镀过金,这样客观条件也不允许,但我们也不是傻子笨蛋,低劣的授课怎么解释都是说不过去的。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将教育视为一种消费,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维护学生的利益。不管学生的主观想法、目的和努力程度如何,作为教育产品的直接提供者--学校和老师应提供学生满意的产品。而现阶段教育的提供者一直处于卖方市场,稍懂一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小虫和同学们都是这样分析的。
对此,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学校没有摆正自身的位置,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学校真正的校长,是学校及老师的衣食父母,因为学校和老师们归根结底都是靠学生们的钱养活的。”
大学生,是通过激烈竞争而筛选出来的。即使考上大学,还得面临补考、重修、降留级甚至勒令退学的可能性。而目前的教育服务似乎没有受到什么质疑,教师的竞争上岗似乎也只是喊喊而已。这倒不是对我们目前的教师队伍有多大的偏见,毕竟教师队伍中也不乏大师级人物,社会的精英们也都是由教师培育出来的。而按照李教授的说法,学生才是学校的真正校长,应由学生来决定学校。既然学生们已将这种大学收费教育当作一种消费了,我们的教育或许应更多地进行市场化考虑,在保证教育服务时段足额的同时,更应强调教育服务内容的扎实。
小虫是快要毕业的学生了,他不准备考研,可能是自己考不上,但他说他更看不到考研对自己有什么希望。因为大学交了四年的学费只上了三年甚至更少时间的课,他担心即使拼命考上研究生也是在白交学费,或许只是再混张文凭而已。(钟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