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1.09.17

来源:宣传部 编辑: 浏览次数:

    “入世”之后,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将受到各方面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高等教育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求生存谋发展。

  一、面对教育市场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提高竞争力

  加入WTO之后,中国教育市场的这块巨大“蛋糕”,将会引起国外更多跨国公司和教育 
机构的垂涎。全球资源共享和办学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树立市场意识,提高竞争力。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面向经济的全球化,着眼于国际大市场的供需状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二要紧密联系经济建设的实际调整专业设置。高等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三要讲究办学效益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人才成本核算体系。“人才成本”是反映高校办学效率和成果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反映高校市场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成本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要通过严格的经济核算,将人才成本与学校取得的教学收入对比,并将自身的成本同国内外同类学校的成本水平进行比较,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产业发展进程加快,高校运行模式必须变革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出现了过剩现象;而中国刚刚开始大众化的进程,教育发展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以及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其教育资源仍然供不应求。西方国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将会加快占领中国教育市场份额的步伐。“入世”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教育市场的“抢滩登陆”,将会推动中国教育产业更快地发展。教育的属性由“事业”向“产业”转变,是教育投资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意味着教育产品要通过教育市场与社会各界和家庭的交换以获取特定价值补偿,国民和社会有责任也必须向教育产业提供足以补偿教育消费品价值的交换产品或货币。这样,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几十年一贯制的以“事业”定位的高校运行模式必将被冲破,现行的高校管理体系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变革成为必然:一是要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利用经济杠杆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追求最佳的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在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努力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变单一的政府投资为多方位投资,更要重视利用外资办学,敢于向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增加教育供给;三是改革教育收费制度,进一步实行收费上学,公办学校应逐步按准成本收费,民办学校的收费逐步做到由学校自定收费标准;四是高等教育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应允许消费者对教育进行选择,以利于吸收居民手中希望用于子女教育的巨额资金,使居民的教育消费需求扩张潜力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五是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的潜能,创造优质教育,创出名牌。(广东工业大学 毛明)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