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书的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是加拿大第二大的大学,全校学生有3万,研究生有4000人左右,1500位博士生,我的学院的正确译名应当是研究生和研究院(Faculty of Graduate Studiesand Research)。我想说一说我在国外当研究生导师的经历和感受。
招生:教授是真正的决定者
古时的军队要打胜仗,就得招好兵,买好马。同样,研究院要办好,就得招好学生。若干年前,哈佛大学的校长对全校师生讲演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宁愿有老鹰的蛋,放在鸡的巢中孵化,而不要鸡的蛋,放在老鹰的巢中孵化。”
怎样才能发掘到好学生呢?这是研究院院长的最大课题。
国内用考试来招生,考得好就进来,考不好进不来;西方大学不同,是自由申请入学,4年大学成绩好的就可以进来。但考试成绩好与能不能做研究,能不能独立思想,并不一定成正比。
研究能力对研究生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由我的实验室训练出来的博士生已有14人,硕士生有15人。我最得意的学生是大学成绩很差的一个,因为成绩太差,没有学校要他,后来他去华盛顿大学读暑期班,选了我的老师费奈尔的课。
费奈尔最聪明的地方就是识人,他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有一天,他问这学生,既然这么喜欢做研究,为什么不去当研究生?当晚费奈尔打电话跟我说,这学生是他教书三十几年来遇到的最聪明的一个,但大学成绩很低,问我要不要?我答说:“要!”
通常教授肯收,系主任及院长都不能阻止,对收研究生来说,一位有信誉的教授,才是真正的决定者。
这学生很快就读完博士,如今离开我的实验室已7年了,并已负盛名,他成了海洋动物幼虫生态学的领袖人物,后起之秀。
我的一位女学生,4年大学成绩甲等,她的学校曾送她到国外做了一个夏天的研究,并与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她申请到我这儿来,我就直接收她为博士生。我给了她一个题目去做,一次又一次,题目变了又变,痛苦不堪。最后,我把这个学生由博士生变为硕士生,然后由我和我的技工帮她将论文写成,给了她一个硕士学位。这个学生,婷婷多姿,个性也温文可爱,能操5种语言,就是不会做研究。
所以,招生考试,成绩是靠不住的,如果能加上口试和介绍信,比较好一点,但仍很不保险。
每一个大学、每一位老师都要发掘他的好学生,每一位好学生自然也要选好的老师、好的学校,这就是竞争。
修课:数量和选择是指导教授的责任
对于修课,各人看法不同。我认为不要修太多的课,因为大学4年已经修了不少课了,学习有不同的方法,修课只是方法之一。
一般所修课程只有一小部分是需要的,而这些部分可以花几个星期就可以学会,又何必花一年半载的时间去修课呢?
学习因人而异,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要将学生放入方程式中,摇一摇就千篇一律地出来了。怎样出来,出来的是什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许多学校规定要修外国语言。我当学生时,华盛顿大学要读两种外国语,并要拿到外国语及格证书后,才能成为博士生候选人,我花了好多时间才辛苦地考及格,但现在都忘了。如果那时多花点时间将英文弄好、弄通,就会更有用处。现在的趋势是有分量的文章都是以英文来发表的,日本、德国、法国都是这样。
修什么课、修几门课,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用同一种模式决定,这便是指导教授的责任了。
研究:对很多问题有答案才是好的课题
硕士也好、博士也好,都是由研究成果而得来的学位。我认为做研究,选择题目很重要。科学或任何学问都有好的与坏的,好坏之分与研究所用的工具和研究题目,无绝对关系。至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学问就大了。
譬如,我一位学生最近发现了蜗牛变态刺激因子的事。有一种蜗牛的卵,包围在软壳中,卵的发育可以变成一个浮游的幼虫,也可以直接变成年轻的成体,而不经过幼虫期,直接在卵壳中变态,这种变态是一种刺激因子的刺激而引起的,这个刺激变态的因子,我们叫它MF(Metamorphic Factor)。
我对这学生说,这个MF的重要性,要看它对其他种类变态的影响来决定,如果只能对它的本种引起变态,就不如对其他种类也引起变态来得更有意义,换言之,它的影响范围愈广大,这个发现愈有意义。
一个发现不是对一个问题有答案,而是对很多问题都有答案,如能超越时间和空间,这才是了不起的发现。
为什么达尔文进化论那么了不起呢?因为进化论不但对生物学、对科学有影响,而且对社会学、历史、宗教、政治、经济都有了影响;不但对19世纪有了影响,对19世纪之后的年代也有了影响,这才是了不起的大学问。
论文:一部分冒险,一部分稳扎稳打
一个硕士只有两年,博士只有三、四年的时间来读完。当然每个人都想承前启后,做别人没做过的,想别人没想过的。但这类题目都具冒险性,成功的可能性固然有,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做研究生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失败的话,就没有学位了。
所以研究生论文应该有两部分:一部分冒险,一部分稳扎稳打。这样,冒险部分失败,还可以有论文交出。
研究做出来,虽没有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一定要有点贡献,是值得发表的。学生如何知道作品能够发表,这就是指导教授的事情了。
研究的环境,同行同事人数的多寡,与教授们接触的频次,及向“大师”们聆教的机会,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研究生要自同事、教授和访问大师处,学得智能,而增加自信。你的研究及作品好坏,是需要许多同行来评定的。
另外还要有敬业精神,科学也好,文学也好,一定要诚实,不要欺骗;要欺骗的话就不要做研究。
(本文作者傅胜留言说,写此文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国内研究生教育而举例国外的先进作法,希望引起国内教育工作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