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运动与“肥宅”的居家斗争
发布时间:2020.06.08

来源:记者团 编辑:武丹萍 汪泉 浏览次数:


■记者团 曹明雅丽 张子奇 高韵琳

 美工|王晨晖 冀苗欣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坚持“停课不停学”,采取各种方式探索“云教学”模式。就连在传统观念中非常依赖线下指导的体育课,如今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体育老师们变身“网红主播”“UP主”“剪辑师”和“软件小能手”,纷纷开启了线上体育教学之旅。


对学生而言,久宅在家缺乏运动,加上长时间看电视、刷手机、吃零食,肥胖问题悄悄找上门来,影响身体健康。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疫情当前,我们普通人宅在家不出门就是隔离疫情的最好方式,但同时也要加强运动、培养意志、锻炼体魄”,线上体育课的开展,无疑为居家运动提供了契机。


“不够有趣”VS“非常方便”

——学生眼中的线上体育课


“本应该在皮划艇上打球,现在却变成看看视频学习皮划艇的理论知识。”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19级的吴宜檬选修的是户外运动,按照教学安排,本学期学习皮划艇课程。


如今由于疫情无法回校,受到场地设备的限制,皮划艇的课堂教学变成:首先由老师发起签到接龙、分享新一期的“居家锻炼”视频链接,如果有学生询问视频中的动作细节,老师就在群里答疑。接着,老师发布皮划艇知识的相关视频,包括皮划艇的历史、皮划艇竞赛的规则、皮划艇技术理论等,让学生们观看学习。最后,大家上交跟练的视频或照片,和皮划艇理论知识的学习小结。


对于这样的上课方式,吴宜檬小小地吐槽了一句:“我只能说,丧失了很多趣味性。”因此,单纯从体育课来说,她希望能够回到学校上课。


而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19级的刘小龙则大力支持线上体育课形式。他一直都保持着运动的习惯,大学以来坚持每周去健身房锻炼五六次。他选修的足球课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评成绩分为a,b两班,上学期因为立定跳远技巧不足,他被分到了b班,运动强度对他来说有点小,“容易在操场上无所事事”。


而线上课程使得他的运动安排更加个性化,可以每天保持较多的运动量;“居家锻炼”视频基本都是徒手训练,运动场地设备的限制也少了很多。


但同时,他承认线上体育课有很多劣势:如老师没办法控制学生们的运动量,运动更加依赖个人习惯与自觉;由于场地器材限制,足球技巧的教学难以开展;在视频中学到的技巧难以实践等等。但综合来看,这种运动形式更加方便。


人文学院18级的严涵选修的是体育舞蹈。以前的线下课程中,老师会对学生手部脚部的动作细节一一上手纠正。而现在授课转向腾讯会议的语音直播,虽然教学视频会对舞步进行快动作、慢动作、前后左右多角度等示范,老师也对学生们上交的视频作业检查颇为严格,但由于体育舞蹈技巧性较强,对于没有任何体育舞蹈基础的同学来说,单纯看视频很难真正理解动作。


伴随着对线上体育课学习的些许不适应,很多全新的经历也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吴宜檬在老师的提倡下,和爸爸一起学做了居家锻炼的视频,结果被曾任体育老师的爸爸狠狠嘲笑为“十几岁的年龄,四五十的身体”。刘小龙则记得每次上课班上总有位穿棉睡衣锻炼的同学。严涵对上网课经常遇到的网络卡顿问题哭笑不得,她说老师在某次分组检查时,面对的整个小组的视频里都是同一个学生的脸。


“网红主播”进阶之路

——老师眼中的线上体育课


健美课体育教师尹继红,也是身体素质教学系列视频的主创兼主讲老师之一。疫情期间,尹继红想到隔离在家的健康人群也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需求后,在武汉封城的第二天下午,他通过朋友圈、微博、个人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了首个居家锻炼体育视频-《尹老师寒假课堂:“封城”HIIT-居家锻炼心肺功能》。随后系列视频陆续上线,被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B站等平台接连转发。


在此期间所有的居家锻炼视频拍摄剪辑都由尹继红一人独立完成。第一次面对镜头时,尹继红十分紧张,短短5分钟的视频拍摄了七八遍。第一次剪辑没有经验,便剪了好几个版本,“视频的原片我一直不敢删,生怕自己剪辑得不好。”后来在拍摄教学视频时,他往往要花两三个小时进行动作设计,两个多小时进行剪辑,有时一天的时间只够拍摄制作一个视频。


尹继红直言,拍摄的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也想了很多办法:没有摄像机,就架起手机拍摄;不会剪辑,就自己摸索现学;怕讲解不到位,就录制前对着镜子先练上几遍;面对镜头紧张磕巴,没事,重来。如何选择场地、器材、音乐、拍摄角度和手机架起的高度......这些都是他需要考虑的因素。经过反复试验,尹继红现在拍起视频来得心应手,视频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尹继红的拍摄场地


最初几周的体育教学都统一采用提前录制好的身体素质教学视频,从第三周开始,尹继红率先进行直播教学。上课时,学生都踊跃地申请打开摄像头互动,甚至很多已经修满体育课学分的学生也要求回到课堂。随后许多老师纷纷响应,也开始尝试直播形式。



尹继红直播截屏


但直播一开始也并不顺利,教授大众健美操的韦丹老师从第五周开始直播,由于网络、设备调试等原因,第一次直播时长大约有一个半小时,超过了学校规定的一小时直播时间。


这些“新晋主播”们,为了让云教学尽可能完美,想了很多对策。“群课堂画面小,能打开的视频窗口有限但音质效果好,适合教授动作;腾讯会议可以同时打开全部学生的视频看动作,适合指导和纠错”,韦丹的直播会在两个平台间切换,以提高教学效率。尹继红会给提前准备的视频配上音乐,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课堂积极性。


尹继红认为,相比于传统体育授课中老师在指导学生时可能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线上体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接收到老师的信息。但学生无法获取老师的亲身指导,只能依靠反复观看视频去摸索动作,老师也无法直观了解学生的状态,这些也都是问题。


在现阶段,“线上体育教学其实是一种不得已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它做到最好,这是我们的初衷。但体育课堂的课内外一体化,线下和线上的结合,将来肯定是一个趋势。”


云端运动会

——“喻见”线上挑战赛


4月16日至4月25日,由体育学院牵头组织了利用乐动力APP的“喻见”线上体能挑战赛。比赛项目包括一分钟开合跳、一分钟深蹲、一分钟仰卧起坐(女)和一分钟俯卧撑(男)。赛程首先为持续七天的排位赛,采用积分制,最终选拔出前八名参加对应项目的决赛。


公共管理学院18级的体育特长生熊世豪是夺冠的热门人物,比赛开始前,乐动力的直播界面就被“熊总”二字刷满。但在第一项开合跳比赛中,乐动力的AI识别出现了问题,导致他的开合跳个数只记录了86个,位列小组倒数第二名。 围观的朋友以为他的决赛之途就这样结束了,纷纷退出比赛直播间。但在剩下两项比赛中,熊世豪凭借一分钟104个深蹲和107个俯卧撑的成绩,分别拿下小组第一和第三名。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18级的学生肖逸凡,以一分钟113个俯卧撑的成绩,获得该组别决赛的冠军。当他把比赛成绩通过屏幕展示给观众时,直播界面刷满了“666!大佬啊!”“这也太强了”一类的弹幕。众多赞美使肖逸凡明白自己平日的努力没有白费:每天100个俯卧撑、30个引体向上的习惯,他坚持了八年。


以一分钟78个仰卧起坐的成绩成为女子组第一名的徐嘉璐,是工程科学学院19级的学生。在积分赛中,她的成绩并不突出,也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决赛中突然爆发,最终成功登顶。不同于其他选手有父母的帮助,徐嘉璐从比赛第一天开始,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准备工作。决赛时,有的选手为了找到合适的录制角度,请父母帮忙,徐嘉璐却依然独自布置场地、调整电脑角度,“这毕竟是我自己的事,还是要自己完成”。


快乐“肥宅”VS居家瘦身

——居家自主锻炼安排


疫情期间,“肥宅”作为一个自我调侃的词语,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被困在家中,运动量被迫减少,“大家别老穿睡衣了,在家没事可以试试你的裤子”的表情包刷屏朋友圈;微信步数里大家依旧为了第一名而斗争——不过这次的目标变成了倒数第一;po出的日常里,每天的运动变成了:晨间到客厅走动,傍晚到阳台散心,躺累了便从左边沙发移到右边沙发……不知不觉间,脂肪悄悄爬上身体。


吴宜檬不是特别喜欢运动,她宣称“能不运动则不运动”,如果没有感觉到身体僵硬、发胖等,“运动”这两个字就不会出现在她的生活中。疫情期间,健身圈十分火爆,吴宜檬有时也会无意刷到一些相关视频,点进去后,发现视频里说的“前凸”“圆肩”“肩颈粗大”等问题自己居然中了不少,于是也开始跟着视频做一些练习,有时还会边看剧边在瑜伽垫上跑步。


在尹继红老师眼中,肥宅是一个恶性循环:越不动就越不能动,越不能动就越不想动,越不想动就越不能动。“我奉劝这些肥宅一定要赶快醒过来啊,从锻炼开始,从吃早餐开始,好好地管理自己的身材!”


为了坚持运动,严涵选择的是和几个小伙伴组建微信群互相监督打卡,“大家会在群里分享一些运动减脂的经验,这能更好地激励我运动。”而刘小龙制定了详细的健身计划,以六天为周期,训练身体的各个部位。



严涵在打卡群的聊天记录


家在疫区中心武汉的肖逸凡,靠运动来缓解自己的不适与焦虑,让封城的这几个月没有那么煎熬。熊世豪也说:“运动会改变你的气质,让你变得阳光,同时让你的周围充满朋友的陪伴。”


伴随着学期尾声的到来,线上体育课程即将结课。面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常态化趋势,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模式、努力让自己保持健康变得尤为重要。就像尹继红老师所说,“身体健康是核心竞争力,以后的人们必须要进行自我健康和身材管理”,“学在华中大”和“运动华中大”的共同建设,也将成为所有华中大学生需要长期探索的方向。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