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尹建国副教授:速度与激情
发布时间:2018.03.16

来源:宣传部 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记者 张雯怡


  每周一和周三下午,首届“课堂教学卓越奖”获得者、法学院尹建国副教授在东九教学楼准时开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讲台上的他自信而潇洒,充满了激情,语速偏快,很少看PPT,却能将时政、经济、历史融入课堂内容,信手拈来各种法律案例。



  这个学期,大一新生黎嘉惠刚刚接触到学长口中的“尹男神”,感觉既新鲜又兴奋。“早就听说过他讲课很有意思,果然名不虚传。”她说尹建国善于用各种案例把枯燥的法律条文解释得具体而详尽,知识面又广,每次上课自己都听得津津有味。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每个同学都得“小心”,因为没准儿他就会点名让你回答问题。


  “点名回答问题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否回答出来不要紧,关键是思路得跟着我走。从专业法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口头表达也是很重要的。学法律就要学会表达、学会谈判。”尹建国认为,课堂互动可以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过程,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生动法学知识的实践者,培养大家敢于发言、善于表达,增强公开表达的自信心和基本技能。“这样点名回答问题,基本上几轮下来,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言,开始他们可能会怯场,但慢慢就会锻炼出来,知识储备也会随之增多。”


  在课堂上推行体验式教学,通过校律互动、校法互动教学,将实体法、法学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法律执业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尹建国看来,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归纳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都是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看家本领。为了让学生能尽早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逐步培养法律职业素养,课堂上的锻炼则尤其必要。



  “谁来谈一谈,司机开车不系安全带是否是个人的事?政府为什么要立法就此作出要求?”尹建国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课堂上开始有些“窃窃私语”。黎嘉惠也扭头小声和同桌谈论了起来:“不是个人的事,这是社会规范。”同桌点头赞同。很快,有学生站起来给出了回答,她与黎嘉惠持同等观点,认为这是社会规范,人人都需要遵守。


  “那不系安全带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危害呢?最多不是自己受伤或者死亡吗?怎么会危害他人?”尹建国“咄咄逼人”,连珠炮般又抛出了新问题。“那就……嗯,那就……”冷不防被追问,回答问题的女生显然还没打好草稿。“快想想,会怎样?要是上庭辩论的话,法官和其他律师可没这个耐心和时间来等你慢慢想。你们将来可能会做律师,反应一定要快。”尹建国的目光锐利而坚定,语气略显急促。“受伤了的话去医院,会造成医疗负担,挤占医疗资源。”女生“急中生智”脱口而出。


  “对!还有吗?”尹建国的问题似乎“无穷无尽”。教室里的“窃窃私语”更多了。“司机有家人呀,如果他出事了,可能他的父母就没人赡养了,孩子就没人抚养了,这会给社会养老等带来负担……”尹建国“含蓄”地点拨。“对呀!”黎嘉惠眼睛一亮,思路似乎开阔了很多。



  两堂课,90分钟,尹建国谈到的话题很多,转换自然流畅。他很少看提示,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把专业知识与范例结合起来。他的PPT做得很详尽,重点部分还用红色进行标注,可在课堂上却备受“冷落”。盯着PPT看的人很少,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永远是尹建国本人。每一页PPT放出来时,黎嘉惠和其他同学们就会迅速掏出手机,把它拍下来,紧接着全神贯注地继续听尹建国在讲台上“挥斥方遒”。



  上尹建国的课,必须得跟上他的“快”,说话语速偏快,课堂节奏也快,稍微一走神可能就会漏掉不少精彩的片段。像其他同学一样,黎嘉惠舍不得,也不愿意错过课堂的每一个瞬间。这,是属于尹建国的速度与激情。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