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向惠云:坚守本心,走好自己的路
发布时间:2018.04.28

来源:校友办 编辑:赵睿 浏览次数:

校友向惠云:坚守本心,走好自己的路
——访同济医学院88级校友、世界儿童伤害研究领域专家向惠云教授


  ■通讯员 钟国荣 杜奕宏 陈优彤


  4月20日上午,向惠云教授在大讲坛结束后,接受了专访,短短二十分钟,一个沉稳淡泊、平易近人、谦虚低调的医学专家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此时,他不只是世界儿童伤害研究领域的专家,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知心学长。那么,他是如何从大山走向国际,在学术之路上初心不改、取得如此成就的呢?


  向惠云的光华一生,是精诚求索、不断开拓的学术苦旅,他从大山走向社会,从国家迈向国际,从山脚攀登学术之巅,站在云端,以国际化视角,眺望世界儿童伤害研究的现状与未来。他鼓励年轻人追求梦想,而他也认为自己还年轻,在学术之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管每个人选择如何,都要走好自己的路。”


在科研的路上学会思考、坚守本心


  向惠云于1991年从同济医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又奔赴美国专攻流行病学研究,并在1999年取得流行病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儿童伤害领域。他既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正教授,又是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国际合作部主任,还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主席,也是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而这些,只是他所触及到的领域中的一部分。忆往昔峥嵘岁月,他也曾经历孤苦的岁月愁,他一边面对毕业后同学们各有所成的诱惑,一边又面临着家里希望他安心找份工作稳定下来的压力,依然坚持了出国深造的梦想。在安稳与理想的选择面前,他最终选择坚持本心,追求科研理想,想满世界探索、开拓眼界、学最好的技术、实现自身价值。


  在国外的那些年,向惠云学会了独立思考,更加珍惜生活。进行科研的这些年,他分析了国内外大量儿童伤害数据,深感中国孩子承受的教育压力过大,而“成才”不代表“成材”,他更注重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创造了多少财富。现在国内学生的成绩是越来越好,但是有突出贡献的人却不多,这让他很是忧心,所以他认为思考不止于课本,更来源于生活。


培养高尚医德,挖掘自身潜能


  医德,是医学生应该重视培养的,更是值得社会共同拥护的,不仅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更是世界共同宣扬的精神。向惠云所认为的科研,不仅是对知识技术层面的提升,也需要人文思想对精神的熏陶。他在早期的学习生活中,曾拜读过许多大师的作品,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后,现阶段他也开始研读国内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论语》《曾国藩家书》等,都使他感触颇深。阅读名著启发了他的心智,培养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我们可以70~80%全身心扑在学习上,但是个人生活还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谈恋爱,不谈恋爱的大学也就荒废了,因为恋爱也是一种学习啊。”向惠云教授的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因此他鼓励大家在大学里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擅长与追求的东西,才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完善校友平台,集中人才交流


  作为华中大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的主席,向惠云致力于集聚国际人才,加强同济医学院与国际名校的沟通,为海外人才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并对此充满信心。他很看好同济医学院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也认可其附属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的发展水平,并为在这样的知名院校读书感到荣幸。荏苒时光注视着大家的成长、济济人才从这里开始远航,向惠云教授希望同济医学院在华中大的带领下于建设双一流的路上越走越远,走向全世界。


保持内心的自信,努力缩小差距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但我从来不感到自卑,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每当我回到生我养我的村庄,我依然是山里的人。”向惠云的出身、地位、环境等外在因素并没有阻碍他的发展,相反为他提供了奋斗的动力,而这些差距随着他眼界的开阔和生活的磨砺逐渐消失。如今他虽已然走向国际、定居国外,但是对故土落叶归根的思念,对家乡眷恋的情怀始终不会磨灭。


  向惠云教授也对农村孩子提出了自己的切身寄语:“大山里来的孩子,首先不能看不起自己,要保持内心的自信,不要妄自菲薄,努力缩小差距,甚至超越大多数人,这与出身无关。”


  向惠云面对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鼓励我们要把握时机,攻坚克难。虽然现在中美贸易虽然存在摩擦,但是学术上的开放交流依旧会进行,他认为作为学者应该要放宽眼界、潜心坐好冷板凳,将来必将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向惠云还鼓励年轻人追求梦想,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好自己的路,实现自我成就,创造社会价值,勇于做新领域的拓荒者,敢于承受求索路上的寂寞。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